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民生>醫療
    篩查肺癌首選低劑量螺旋CT 哪些人要每年做肺癌篩查?
    2018-01-21 11:03:23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如今癌癥已經不完全是一種絕癥,各類早期癌癥都有較好的治療方法,甚至可以做到治愈。而隨著越來越多癌癥病因被證實,預防癌癥也指日可待。在眾多癌癥中,肺癌常常是最難預防和早期發現的,也是因為如此,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所長、家庭醫生在線腫瘤頻道聯合主編吳一龍教授向家庭醫生在線表示,能否早期發現肺癌、能否預防肺癌,是目前肺癌治療前的兩大議題。

    吳一龍教授表示,低劑量螺旋CT已成為肺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對于吸煙者、有癌癥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來說,每年一次的肺癌篩查很有必要。而對于肺癌的預防,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戒煙,即使戒煙不能馬上降低肺癌的發病率,但越早戒煙就能越早獲益。

    經歷X光片到CT 低劑量螺旋CT終被證實可用于肺癌篩查

    肺癌篩查能幫助我們早期發現疾病,盡可能爭取治療的時間。吳一龍教授介紹道,肺是我們身體器官中唯一與空氣相通并充滿空氣的器官,而在影像檢測結果中,空氣和實體的界限非常明顯,因此在臨床上常用影像學方法作為早期篩查的工具。

    在過去的50年間,醫生們曾用過X光、胸透來篩查肺癌,但X光片的敏感性低,分辨率差,只能發現較大的腫瘤,因此效果并不理想。1970年CT被用作檢測疾病,但CT比X光的輻射大,對人體造成損害的可能性也較大;另外,CT的價格比普通胸片高,這也使得CT篩查的普及受到阻礙。

    為了解決輻射劑量大、價格高的問題,低劑量螺旋CT應運而生。這項技術同樣采用CT的掃描原理,但是降低劑量,并最大程度確保了掃描的分辨率和準確程度。經過了10年左右的臨床研究,低劑量螺旋CT終于被證實可以作為肺癌的篩查工具。

    低劑量螺旋CT針對高危人群 主要包含吸煙者和有家族史人群

    但即使是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也并不是針對于全部人群,吳一龍教授向家庭醫生在線編輯介紹,有研究發現,經過低劑量螺旋CT篩查的異常中,有80%并不是肺癌,而是良性疾病。如果是健康人體檢篩查出這些問題,很可能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心理傷害,因此目前肺癌的篩查還是主要針對高危人群展開。

    肺癌的發生和吸煙有緊密的聯系,因此我們常常把每天吸煙超過一包,煙齡超過20年的吸煙者列為高危人群。最近的研究發現,如果家族中曾有過癌癥患者,特別是家族中有兩人以上患過肺癌,那么這個家族的成員患肺癌的風險就增加了7倍之多。因此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也可以列為肺癌的高危人群,對他們進行肺癌篩查,在大范圍內有助于降低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哪些人要每年做肺癌篩查?出現異常陰影后再檢查腫瘤標志物

    目前幾乎所有醫院都有低劑量螺旋CT的檢查,每次篩查需要500元左右,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肺癌從1公分長到2-3公分以上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吳一龍教授建議,高危人群可以一年接受一次低劑量螺旋CT的篩查。雖然肺癌的高危因素是吸煙和家族史,但一部分長期接觸油煙、二手煙或其他污染環境的人群也應將肺癌的篩查列入體檢范圍內。肺癌的高發年齡為45-65歲,因此非高危的人群在這個年齡段同樣可以進行每年一次的低劑量螺旋CT篩查。

    如今的低劑量螺旋CT的分辨率高,可以做到發現非常細小的肺部問題,發現異常后計算機可以自動識別,排除約80%的良性結果,剩余20%有高度可疑的結果再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診斷處理。

    如果做低劑量螺旋CT發現肺部有陰影,而醫生又法判斷準確時,可能會建議患者做腫瘤標志物篩查。吳一龍教授介紹說,篩查腫瘤標志物非常有意義,但也有缺點。腫瘤的標志物有200多種,雖然范圍很廣,但它們的特異性也很低。除了發生癌癥以外還有很多情況都可能引起腫瘤標志物的變化,因此并不能單純的用腫瘤標志物的增高來判斷癌癥的發生。因此肺癌的篩查還是需要先用低劑量螺旋CT篩查出異常后,再用腫瘤標志物輔助判斷。

    每抽10根煙可導致一個基因突變 戒煙后不會馬上降低發病率

    肺癌的預防對于不少人來說都十分困難,因為肺癌的誘因與吸煙、空氣污染密切相關。大氣污染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治理起來也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戒煙才是預防肺癌最直接的方法。

    當然,吸煙者戒煙之后也并不是馬上就能脫離高危人群的行列。吳一龍教授表示,過去認為癌癥的發生要經過兩次打擊,致癌物或其他致癌因素第一次導致的基因突變并不會形成癌癥,而基因第二次受到打擊才會癌變,從第一次打擊到最終患癌可能需要經歷20年以上的演變過程。

    而如今發現癌癥的形成并非如此,現在認為第二次的打擊是一個隨機的過程,如果重要基因被打擊,就很可能馬上發生癌癥;而頻繁的接觸致癌物就會增加打擊的頻率,從而導致患癌的可能性升高。吸煙就是一種改變基因的打擊,吳一龍教授表示,每抽10根煙就可能對一個基因產生改變。對于吸煙人群來說,吸煙這種致癌行為可能逐漸對各個基因造成打擊,在打擊到重要基因之前戒煙可以阻止重點危害,但不能馬上降低危險。吳一龍教授強調,戒煙后可能需要經過10年的時間才能讓危害累計減少,慢慢下降,因此越早戒煙,就能越早改善身體狀況。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马公市| 莆田市| 南投市| 襄城县| 新安县| 渝中区| 依安县| 云梦县| 汉源县| 麟游县| 岑巩县| 民勤县| 策勒县| 湟中县| 嘉黎县| 武鸣县| 崇义县| 芜湖县| 阳泉市| 榕江县| 濮阳县| 霍林郭勒市| 巴里| 华坪县| 连平县| 佳木斯市| 桐梓县| 广水市| 甘孜| 平江县| 清徐县| 澎湖县| 昆山市| 兴安县| 楚雄市| 德令哈市| 华安县| 福安市| 泉州市| 清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