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曉勇、張永清) 在橋梁工程領域,預應力孔道壓漿技術是決定橋梁耐久性與安全性的關鍵環節。作為一家深耕橋梁材料研發與施工技術創新的民營企業,湖北中橋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其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灌漿材料、智能化設備及行業標準制定,成為推動中國橋梁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標桿企業。
牽頭制定行業標準,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長期以來,預應力孔道壓漿施工存在質量難控、工藝粗放等問題,直接影響橋梁壽命。湖北中橋依托多年技術積累,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導編制了《公路工程預應力孔道壓漿材料》(JT/T 946—2022)和《預應力孔道壓漿料用制漿設備》(JT/T 1466—2023)兩項行業標準,首次實現材料、設備、工藝全鏈條閉環控制。
新標準在湖北燕磯長江大橋、雙柳長江大橋等超級工程中率先應用,創新提出“制漿壓漿一體化管理+成品漿液集中供應”模式。通過智能制漿站與專業化團隊替代傳統勞務作業,施工效率提升20%以上,綜合成本降低10%,制漿質量合格率達100%。例如,湖北交投鄂東建設管理公司采用該標準后,實現了質量可檢測、可追溯的“透明化”施工,為行業樹立了可復制的質量樣板。
突破國際競爭,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
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級跨海工程,對灌漿材料的性能要求極為嚴苛。湖北中橋自主研發的CHIDGE系列高性能灌漿料,憑借“低水膠比、零泌水、微膨脹”特性,在招標中擊敗國際化工巨頭,成為該工程唯一國產灌漿材料供應商。
其核心產品CG-100灌漿料經交通運輸部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攻克了漿體流動性差、收縮等技術難題,確保預應力管道填充密實,顯著提升橋梁抗震與耐久性26。在施工中,該材料應用于超長預應力孔道一次成型工藝,配合數字化檢測設備,成功實現百年工程的質量目標。此外,湖北中橋還為江蘇泰州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四橋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技術支撐,累計服務里程超千公里。
打造智慧梁場,推動施工智能化升級
在武漢漢南長江大橋建設中,湖北中橋率先引入“設備+材料+服務”創新模式,建成智慧梁場與智能制漿站。通過臥軸高速智能制漿設備、移動制漿車及物聯網云平臺,實現制漿過程數字化管控——工況數據實時采集、施工流程自動固化、質量隱患即時預警。
該技術使傳統依賴人工經驗的施工轉變為標準化作業,例如超低水膠比漿液的精準配比、壓力泌水率的動態監測等,避免了人為誤差。現場數據顯示,智能制漿站的應用使材料浪費減少15%,施工周期縮短30%,且所有數據可追溯,為橋梁全壽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技術保障。
以科技為引擎,護航橋梁“隱形安全”
從填補標準空白到突破國際競爭,從材料創新到智能施工,湖北中橋始終以“科學求實、精益求精”為宗旨,將科技創新融入工程質量管理的每個環節。其成果不僅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更彰顯了中國民企在全球基建領域的硬核實力。未來,隨著綠色建筑與裝配式技術的發展,湖北中橋正加速研發套筒灌漿料等新產品,持續以科技之力筑牢橋梁安全的基石,為中國交通強國戰略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