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這句蘊含哲理的話,成為湖北景管家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管家)的座右銘。
梳理景管家的發展軌跡,對話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姜杭,發現這家公司年輕的掌舵者是一個“用思想行走的人”。
景管家的思想之源在哪里?
透視:十年真功的歷練
鄒德祥:景管家名稱的寓意是什么?你們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
姜杭:景管家就是為景區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務,用最新的理念、最專業的解決方案、最優質的服務體系做好景區托管運營,幫助景區實現提檔升級,既“輸血”,又“造血”,幫景區復活、激活,讓景區有更好的未來。
我從事旅游有11年,景管家創立于2017年,經歷了初創、成長、升級、蝶變等階段。旅游講究慢工出細活,我們不急,要做成熟的企業,要鏈接、選擇成熟、優質的產品。
鄒德祥:你們投資景區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姜杭:光說不練難見真功。我們投資了麻城天景山漂流景區,最大的收獲是悟出一個道理:只有成為優秀的甲方,才能扮演出色的乙方。托管景區要有“試水”的經驗,所以天景山這趟水試得很成功,今年的接待量接近7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鄒德祥:我們探討過“漂流與漂游”的差異,如何看待這一字之差?
姜杭:“一字”之差的背后,折射出經營觀念的差異。漂流產品游客選擇余地不大,一旦上升為多樣化旅游產品融合的“漂游”,就實現了漂流產品與相關聯旅游產品的嫁接,讓漂流的體驗度大大增強。譬如:漂流線與紅色旅游、生態觀光游、鄉村民俗游、禪宗文化游的結合,就能一線串珠,提升旅游的多元化體驗度,樹立良好的市場口碑。單從項目本身而言,漂流不可能避開季節性,譬如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就可以利用峽谷幽深、生態景觀好的優勢,把單向的漂流產品改造成綜合開發的多向旅游景點,延長產業鏈,讓“過路客”成為“過夜客”。
鄒德祥:國內漂流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漂流的面孔卻千篇一律。你有好的破題方法嗎?
姜杭:與水搏擊,是漂流項目的本身屬性,盡管體驗地點不同,但漂流方式卻很容易雷同。產品趨同、低價競爭,卻沒有提供讓游客心動心儀的產品和服務,長此以往,漂流形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黃岡大別山區峽谷眾多,溝壑幽深,灘險流急,河道沿岸風光秀麗,適宜開發漂流特色旅游的資源得天獨厚。近幾年來,該市依托資源優勢,打造“中國漂流之鄉”,漂流產業異軍突起,成為大別山旅游經濟新亮點。但漂流項目重復建設,“克隆”式發展不但沒有迎來火爆的市場,反而出現僧多粥少的窘境。“克隆”的另一面是創新,要想獲得持續的消費熱度,漂流項目不能一哄而上,應突出個性和特色,在精細化服務和管理上下功夫。
公司托管運營的湖北羅田龍鳳谷漂流在個性化、特色化服務上做文章。定位精準,注重景區內涵式發展的同時,跳出傳統漂流產品單一的“框框”,依托天堂寨、薄刀峰夏季休閑避暑游,實現了“詩和遠方”“動與靜”的有機結合。找準自身特色,聚合優勢資源,久久為功,才是未來漂流項目的出路所在。
鄒德祥:旅游的實質是什么?
姜杭:我覺得旅游的實質是交換生活空間,獲得快樂、幸福體驗。
旅游目的地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是旅游發展的新動力,有效培育新動力,旅游的潛力才會有效釋放。
讓旅游有“感覺”!游客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催生對異地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分享需求。除了旅途中的美景,有吸引力和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和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將成為全域旅游時代的新趨向。
旅游過程是由若干個1+X組成,其中“1”是景觀,“X”是各種生活元素,景觀是靜止不動的,生活元素卻能無限豐富、放大和延伸。擺脫以我為主的“資源迷思”,盡快從自我的“圍墻”中走出來,才是構建成熟、穩定的旅游市場的前提。
廣州的小蠻腰走進了睡夢中,廣州的早茶成了游客的期待,廣州的花市芳香也定格在游人心里。
景觀之上是生活。
可以預見,賣景觀資源的傳統旅游時代將悄然逝去,以售賣休閑生活場景的“新旅游”模式正緩緩走來。
鄒德祥:你的眼光獨到,如何準確判斷一個項目的價值?
姜杭:站在自己的視角看問題,或許很難真正“看見”事物本質。如果換上另一雙眼睛,另一個人的頭腦和智慧去透視,結果就不同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公司托管運營的湖北英山天馬寨景區,建造的木屋民俗就是一個“看不見”的項目。說它“看不見”,是因為它是躲在深山里的民俗,遠離世俗和塵埃;說它“看不見”,是因為它是構建“景觀之上是生活”理念的活教材;說它“看不見”,是因為它是看云卷云舒和花開花落時的“心靈驛站”;太多的“看不見”,并非招搖顯擺,并非富麗堂皇,卻匍匐于山水之間,橫臥于田園之中,忘情于江湖之外。用身心去體驗天馬寨之旅,忘記自己,從觀光到沉浸是一種體驗趨勢。觀光旅游者要多從“看不見”的視角和空間,發現風景之美、人性之美,有了“看不見”,才會有“看得見”的視覺震撼力和縈繞于懷的想象力。如果心中有詩意,何處無詩歌?如果胸中有遠方,哪里不是遠方?如果看不見,再近的距離又能怎樣?
如果看得見,再遠的距離豈能遮擋住視線?
所以,我們一直在辯證法中找商機,看未來。
俯視:登高望遠的境界
鄒德祥:你眼里的“登高望遠”是什么?
姜杭:旅游人不做井底之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敢于攀登絕頂,才能夠俯視一切;登高望遠,眼界才能開闊、思路才能開闊、胸襟才能開闊。登高望遠方能撥云見日,撥云見日才能前行致遠。
鄒德祥:公司在托管運營滑雪景區方面有哪些好創意?
姜杭:旅游人要有一雙慧眼,這雙慧眼就是創意,創意讓旅游“更有味”。國家正全力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美好生活”建設,康養成為一個熱門研究話題。當前已進入養生養心養老的大眾旅游時代,康養旅居度假成為一種新的旅居生活方式,也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以滑雪、泡溫泉為主導的冬季旅游產品催熱了市場,公司下階段將托管運營以大別山區域為核心的滑雪景區,通過策劃系列創意活動,引爆冬季旅游市場。比方說,組織賞霧凇奇觀系列探訪活動;滑雪表演、秧歌表演、雪雕展示活動;霧凇冰雪攝影藝術展、霧凇冰雪攝影大賽及系列攝影活動;“冰雪會奇緣山中過大年”主題旅游產品體驗活動;“賞霧凇、戲冰雪、泡溫泉、過大年”旅游產品;還可以推出定制線路和產品,吸引域外游客來大別山體驗貼對聯、堆雪人、包餃子、放爆竹、吃年豬宴、喝晃子湯等過年的民俗活動;舉行中小學生“過大年民俗風情冬令營”及書畫攝影作品展;舉辦冰雪汽車拉力賽、冰雪文化高峰論壇等。創意生金,景管家將在創意和策劃上備好功課。
鄒德祥:公司圍繞冬季旅游做了哪些準備?
姜杭:11月初,公司準備聯合中國國際泛戶外產業聯盟、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研究院、旅游節慶營銷智匯等權威機構聯合主辦2019中國滑雪產業高峰論壇暨冬季旅游創新發展研討會。在“讓冰雪運動成為新的大眾化生活方式——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全民參與的冰雪旅游新路徑”這一論壇主題的啟發下,湖北景管家攜旗下湖北樂滑體育將繼續發揮文旅旗艦公司的主導、引領作用,加速從小眾到大眾的冰雪風口,為冰雪運動打造惠民入口,燃爆大眾的熱愛”。“景管家文旅·樂滑體育——全民冰雪熱愛計劃”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大眾了解冰雪運動,將賽事資源、場地資源、運動員資源、教練員資源、產業資源深度連接,打通冰雪產業“任督二脈”。
鄒德祥:網上流傳“英山天馬寨不賣花”,這是怎么回事?
姜杭:一個以花為主導產品的景區不賣花?那賣什么?想知道賣什么,首先要明白游客要什么?我們團隊進入英山天馬寨后的營銷定位是:我們不僅僅賣花,還要賣詩意棲居和人文體驗,賣天上的逍遙,賣人間的自由,賣神仙的快活,賣凡人的自在。
民俗項目賣風景,花海景區賣風景,鄉村游賣風景,自駕游也賣風景,賣風景成了旅游界的“通碼”和“標配”。從旅行到旅游,是從小眾消費轉型到大眾消費,從旅游到旅居,則是從大眾到小眾的回歸。游客要的是觸手可及的幸福,我們給的卻是繁華的記憶;游客要的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給的卻是事先規劃好的線路和日程。錯位的“景觀論”,只會帶來尷尬和無奈。南轅北轍,努力的越多,錯得越遠。賣景觀,只能一飽眼福,產生短暫的歡愉和享受;但賣生活、賣體驗,賣景觀之外的生活,卻正好滿足游客的“忘我訴求”,才算得上是一趟真正的旅行。
鄒德祥:一些景區認為自己“很美”,游客卻并不買賬。景區如何才能走出自我陶醉的“思維困局”?
姜杭:“我們的景色最美”!“我們的資源最好”!什么才是最美?什么才是最好?淺薄的“優勢論”,讓一些景區陷入孤芳自賞、夜郎自大的境地。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看似美妙的“迎賓曲”,要么曲高和寡,要么不在“弦”上。拉一只什么樣的曲才能不跑調呢?“旅游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旅游產品差異化不僅在于景觀,還在于業態,還表現在旅游產品的文化特色上,與旅游產品是否新穎、稀缺和獨特有關。同時,一個旅游目的地城市人文、風俗的誘惑力和感召力,也是構成對市場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標桿。
一睹自然風光和風貌,只是游客奔赴此地游玩的最初動機,要讓游客“發呆、發癡、發狂”,表現出更濃厚的留戀和回味,光有滿地景觀遠遠不夠。
很多游客從沈從文的《邊城》里認識湘西,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除了幽雅別致的山光水色,還有淳厚樸實的人情世態,古樸新奇的風俗習慣,優美別致的風土人情。沈從文在談及《邊城》時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邊城的青山綠水是美的,邊城的故事是美的,邊城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美的。
讀《邊城》故事,看全域旅游,得出一個論斷:賣景觀之外的生活,才能促進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鄒德祥:有人說“得IP者得天下”,你的體會呢?
姜杭:對于中國旅游業,IP已成為熱詞,IP大戰時代悄然來臨。美景IP、美食IP、美宿IP、美行IP、美人IP,放眼開來,IP無孔不入的蔓延之勢,席卷旅游行業,也迅即成為該業態融合、升級的風向標、助推劑。
“為一間美宿或者為滿山瑰麗赴一座城”,正成為旅游的新選擇。人云亦云不是IP,一條朋友圈賣斷貨才是IP;傳統的景觀論不是IP,創新的“新聲”才是語言IP。
超級IP已成優質旅游的風向標,站在新時代,如果還是講“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那就仿佛坐著時光快車又倒行在出發時的路口。一流的美景,要打造成美景IP,就得通過美景、+美食、+美宿、+品牌、+渠道、+營銷,+資本,打造一個旅游IP綜合體。
鄒德祥:好的景區靠什么打動游客?
姜杭:好的景區靠生活場景和體驗打動人。旅游由單一的休閑觀光游向更高層級的康養旅居度假轉變時,游客要的絕不是單一的景觀,而是有韻味、有情趣的生活。
漂亮的臉蛋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如果沒有文化、沒有內涵,再美的景色也是經不起久駐的。把人性之美寫進故事,把人性之美交織在自然美景中,景區既要靠顏值吃飯,更要憑氣質和靈魂打動人。
鄒德祥:景區托管將為景區帶來哪些利好?
姜杭:專業人做專業的事,景區托管是提高景區資本運作質量的最佳途徑。景區托管不僅具有合作成本低、回
報效益高、作用見效快、合作風險小等優點,合作過程中,受托方還能帶來先進的經營理念、豐富的營銷資源和科學質量的管理機制。景區在托管之后,市場品牌影響力、知名度等無形資產的快速沉淀,有利于景區的長遠發展,這一點是景區托管最大的財富積累。
旅游業怎樣順應時代發展,其未來的出路何在,是當前值得深思的問題。應該看到,景區產品從同質化到特色化升級、單一的門票經濟到收益模式多元化、單獨景區運營到多景區聯動的全域旅游發展趨勢。如何適應新形勢、新常態,想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提升綜合價值、效益,引進專業企業做景區托管經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景區托管方式將成為未來景區運營的趨勢。景管家愿攜手有愿景的景區共同編織美麗的“旅游夢”!
作者簡介:鄒德祥,男,湖北羅田人,詩人、作家、旅游營銷策劃專家,在第14屆中國創意策劃年會上被授予“中國旅游策劃領域杰出人物”。個人事跡入選《中華寫作英才》《當代新詩人人才庫》《中國當代寫作人才傳略》等權威辭書,先后出版《與路同行》《黃岡之旅》《驛路心聞》三部專著。19歲發表新聞作品《羅田:窮村喜得科技雨》被《人民日報》要聞版頭條刊載;詩歌、散文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等全國性征文大賽中獲獎50余次,先后10余次獲“湖北新聞獎”,獲國家級、省級以上新聞獎60余次。他在國內最早提出“泛旅游”的概念;他成功策劃多起旅游主題系列活動,撰寫百余篇大型旅游策劃案,曾多次力推地域產品走進央視等主流媒體,成為炙手可熱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