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桐刊”筆盒

    今日湖北網

    2018-01-21 10:26:31

    竹雕是我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它發端于戰國時代,成熟于唐宋時期,到明清兩代達到高峰。

    明清兩朝,我國江南一代竹雕藝術蓬勃發展,涌現出了一大批技藝高超的竹雕藝術家,他們創造和采用了多種雕刻技巧,形成了不同的藝術流派。如嘉定派的朱松鄰、朱小松和朱三松,金陵派的濮仲謙,以及運用“薄地陽文”的吳之璠、“立體圓雕”的封錫祿、“鐵筆深刻”的周顥、“平面淺刻”的潘西鳳和“剔地留青”的張希黃、尚勛等等。這些藝術家的竹雕作品不僅當時就為人們所喜愛,時至今日仍然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能尋覓到一兩件明清時期名家的竹雕作品,是許多收藏者的夢想。

    我有幸得到一件清代著名竹雕家潘西鳳的竹刻小品。

    潘西鳳(1736年—1795年)字桐岡,號老桐、老同、板桐等,是清代乾隆年間的竹雕大家。潘西鳳精于刻竹,曾在竹筒上摹刻王羲之《十七帖》,精妙絕倫,當時的著名書法家翁方綱為之作跋,嘉慶年間被收入內府。

    潘西鳳祖籍浙江新昌,長期僑居揚州,與當時的“揚州八怪”交往很多,并和鄭板橋等人結為摯友。鄭板橋十分欣賞其技藝,曾吟詩頌之:“年年為恨詩書累,處處逢人勸讀書。試看潘郎精刻竹,胸中萬卷待何如?”

    潘西鳳刻竹以“平面淺刻”(也稱“陰文淺刻”)為主,偶爾也作留青雕刻和圓雕,傳世作品大多為“平面淺刻”。

    我收藏的潘西鳳作品是一只紅木蓋貼竹黃筆盒(也稱筆匣)。筆盒為紅木所制,長28厘米,寬4.3厘米,高2.2厘米,盒內有雙槽,可以存放兩支毛筆。盒蓋貼的竹黃上僅刻著兩棵樹,一高一矮,署有“老桐刊”三字。整個畫面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但兩樹的蒼勁之氣已躍然欲出,看著使人感到一股秋涼之意。

    筆盒在文房用品中屬于比較少見的品種。我這只筆盒制作精巧,盒身由一木整挖,天然渾成,再加上盒蓋上潘西風的刻竹,真可謂錦上添花。不少朋友看了都愛不釋手。

    潘西風不僅善于刻竹,還擅長治印,同時還能將刻竹技法用在硬木雕刻上,在這幾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他曾刻過一枚“秋雨梧桐葉落時”閑章,布局精巧,刀法雄健,印風工秀,被印壇奉為經典之作。他雕刻的一個紫檀人物筆筒,高僅12.3厘米,2003年在北京拍賣以57.2萬元成交;他雕刻的一件黃花梨木臂擱,2009年在上海以2.46萬元成交。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郯城县| 济源市| 阜城县| 沙田区| 兴文县| 田东县| 龙南县| 扎鲁特旗| 股票| 灵武市| 七台河市| 军事| 郸城县| 侯马市| 大竹县| 定襄县| 海丰县| 淳化县| 朝阳市| 阳谷县| 且末县| 怀柔区| 漯河市| 武城县| 通山县| 凯里市| 金阳县| 南部县| 类乌齐县| 乳源| 宣化县| 满城县| 彩票| 南部县| 莲花县| 辽阳县| 紫阳县| 卢氏县| 化隆|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