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苑?家庭文化博覽?讀朱氏典故,品先賢智慧--朱姓聚集地與遷徙分布的故事

    今日湖北

    2021-01-09 09:47:23

    1610156815614654.png

    讀朱氏典故,品先賢智慧--朱姓聚集地與遷徙分布的故事

    作者:朱雪亮

    朱姓發源于今河南、安徽間地及江蘇省境。西漢朱質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東漢后期的黨錮之禍中被殺,子孫避難逃到丹陽(今屬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陜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唐末有朱葆光遷居湖南。東晉時有朱瑋自河南南陽徙居南康(今屬江西),其后朱熹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朱熹之孫朱銓回遷廬陵(今江西吉安),朱銓的5世孫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亂徙居吉安府安福縣(今屬江西),后又遷至廣東興寧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兒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羅浮(今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徐田,此后,子孫繁衍,分布于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臺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朱姓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臺灣是個較有影響的姓氏。清康熙年間,臺灣的農民起義首領朱一貴,是落籍臺灣的朱氏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朱一貴,原福建省長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后,他遷居臺灣臺南縣羅漢門,夏率眾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各地農民紛起回應。他率領義軍,在諸羅的赤山取得大勝,人數發展到三十萬,進而占領了全臺灣。他被推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后在清政府渡海進攻下,作戰失利,他被俘就義。從此,朱一貴在臺灣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歷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無璋的后裔朱術桂隨鄭經來臺開墾。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嶼、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墾的足跡。現今臺灣的新竹、臺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較多的縣。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新竹县| 南康市| 邓州市| 嘉鱼县| 滨海县| 黄陵县| 枞阳县| 陕西省| 南岸区| 丁青县| 宕昌县| 怀安县| 泰顺县| 辰溪县| 名山县| 比如县| 光泽县| 忻城县| 莲花县| 周口市| 将乐县| 育儿| 砚山县| 孟津县| 八宿县| 方城县| 凤翔县| 嘉鱼县| 澎湖县| 建阳市| 上思县| 栾城县| 屯昌县| 西青区| 富阳市| 衡南县| 韶关市| 元谋县| 当雄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