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看財經2935:稅收征管法的修改亮點

    今日湖北

    2025-03-30 09:36:58

    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歷史沿革可分為以下關鍵階段,反映了稅收治理從傳統向現代化、法治化轉型的進程:

    一、立法與首次修訂(1993-2001年)

    1993年:首部《稅收征管法》正式實施,確立了中國稅收征管的基本框架,但主要針對企業納稅人,自然人稅收管理尚不完善。

    1995年修正:明確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指定企業印制,其他發票由省級稅務機關指定企業印制,強化發票管理。

    2001年全面修訂:首次系統性修訂,重點強化納稅人權益保護,新增保護條款11條,修訂原法條20處,占當時修訂總量的22.2%。例如引入納稅人知情權、保密權等基本權利。

    二、商事制度改革配套修正(2013-2015年)

    2013年修正:簡化稅務登記流程,取消稅務機關30日內審核的規定,改為當天辦結登記并發證,實現“三證合一”前期探索。

    2015年修正:取消納稅人減免稅審批程序,允許直接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辦理減稅、免稅,推動“放管服”改革落地。

    三、適應數字經濟與新業態的深度修訂(2025年征求意見稿)

    328日晚上,國家稅務局公布的《稅收征管法(修訂征求意見稿)》是自2001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修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至427日。

    修訂稿共106條,較現行法新增16條、刪除4條、修改69條,章節架構保持穩定,重點聚焦數字化監管、納稅人權益保護、執法規范及法律銜接。

    主要突破包括:

    全面擁抱數字化:電子憑證與無紙化辦稅:明確電子憑證、電子資料的法律效力,解決企業數字化合規顧慮,降低交易成本。

    平臺經濟監管:要求電商等平臺企業向稅務機關報送平臺內經營者身份及交易信息,遏制分拆收入逃稅行為。

    智慧稅務升級:將96%的線上辦稅實踐(如電子稅務局、智能申報)固化為法律,并運用大數據精準推送政策。

    強化納稅人權益保護:

    簡化流程:取消單獨稅務登記,實現市場監管部門與稅務部門信息實時共享。

    救濟權優化:取消納稅爭議行政復議前需清稅的前置條件,保障納稅人申訴權。

    信息安全保障:規定稅務機關獲取的涉稅信息僅用于征收管理,禁止向第三方披露。

    規范稅務執法權力:

    裁量權約束:要求健全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防止執法隨意性。

    責任追究機制:明確濫用行政強制措施導致損失需賠償,強化執法監督。

    區域執法統一:推進全國統一執法標準,避免地方差異影響公平。

    精準打擊稅收違法:高收入群體監管:完善自然人稅務檢查、阻止出境等規定,嚴查高收入者逃稅。

    虛假申報懲戒:對為融資、上市虛增收入形成的多繳稅款不予退還,打擊財務造假。

    平臺經濟違法治理:將虛開發票處罰依據由行政法規升級為法律,并提高罰款上限。

    法律體系銜接優化:

    與民法典對接:調整稅收優先權順位,減少執行爭議;引入“刺破公司面紗”規則追繳稅款。

    術語統一:將“偷稅”改為“逃稅”,與刑法表述一致,完善違法行為認定標準。

    三、修訂意義與影響

    此次修訂以“寬嚴相濟”為原則,既通過數字化手段降低合規成本(如企業辦稅時間縮短20%3),又強化對違法行為的震懾(如阻止涉案人員出境)。通過固化“放管服”改革成果(如商事登記信息共享)和智慧稅務實踐,構建了“保護權益-規范執法-精準打擊”三位一體的現代稅收治理體系,為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提供法治保障。

    這次修改,最大的背景是金稅四期。

    一、金稅一期(1994-1998年):技術探索與初步嘗試

    啟動背景: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增值稅成為主體稅種,但虛開、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活動猖獗。國務院提出通過技術手段加強監管,金稅一期應運而生。

    核心內容:開發增值稅專用發票交叉稽核系統,初步實現計算機化防偽和稽核。但因技術限制(如手工錄入數據、錯誤率高),僅在50多個城市試點后于1996年停止運行。

    意義:邁出稅收管理電子化的第一步,驗證了技術手段對稅務監管的必要性。

    二、金稅二期(1998-2010年):全鏈條自動化監管

    升級目標:構建覆蓋全國的增值稅發票監控網絡,解決人工稽核效率低的問題。

    核心系統:

    增值稅防偽稅控開票子系統:強制一般納稅人使用電子開票系統;

    防偽稅控認證子系統:驗證發票真偽;

    稽核子系統與協查子系統:實現跨區域發票數據比對與協查。

    成果:2001年全國推廣后,虛開發票犯罪率顯著下降,增值稅收入年均增速達15%以上。

    三、金稅三期(2010-2020年):全國統一稅收治理平臺

    建設方向:打破省級數據孤島,構建“一個平臺、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的全國統一征管體系。

    技術突破:

    實現國地稅數據合并與全國聯網(2016年全面上線);

    支持“營改增”等稅制改革,覆蓋所有稅種和征管環節;

    建立稅收大數據平臺,推動“以票控稅”向數據治理轉型。

    影響:稅收征管效率提升30%,為后續智慧稅務奠定基礎。

    四、金稅四期(2021年至今):智慧稅務與全維度監管

    核心理念:以“以數治稅”為目標,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實現稅費全流程數字化。

    創新亮點:

    監管范圍擴展:從“以票管稅”到覆蓋非稅業務(如社保、土地出讓金);

    數據共享深化:打通稅務、銀行、市場監管、公安等多部門數據,實現企業及個人涉稅行為全息畫像;

    技術應用升級:引入數字人民幣交易追溯、智能風險預警算法,提升稽查精準度。

    試點與推廣:20238月啟動六省市試點,2024年全面鋪開,計劃2025年實現發票全領域電子化。

    五、歷史意義與未來展望

    治理成效: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從1990年代的數萬起降至2022年僅8起,增值稅收入從1994年的2300億元增至2025年的超8萬億元。

    未來方向:

    技術融合:探索區塊鏈發票存證、數字人民幣與稅收系統直連;

    全球協作:推動跨境稅收數據交換,應對數字經濟挑戰;

    服務升級:通過智能推送、無感申報等提升納稅人體驗。

    金稅工程從“手工控稅”到“以數治稅”的躍遷,標志著中國稅收治理現代化的里程碑,其發展歷程既是技術迭代史,更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縮影。

    稅收征管從互聯網+走進人工智能+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即墨市| 松江区| 萨迦县| 元朗区| 改则县| 东乌珠穆沁旗| 小金县| 松江区| 西畴县| 石台县| 汝阳县| 双流县| 南华县| 武清区| 闵行区| 漳浦县| 封丘县| 高密市| 海口市| 汕头市| 滨州市| 阳朔县| 石狮市| 杭锦后旗| 喀喇沁旗| 芮城县| 赤水市| 缙云县| 马公市| 基隆市| 平潭县| 芮城县| 安福县| 石林| 吕梁市| 临清市| 肇庆市| 鄂温| 历史|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