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期刊規劃武漢藍圖 今天都實現了嗎?

    荊楚網

    2018-01-21 10:18:52

    1.jpg

    近日正式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上海、武漢、重慶列為超大城市,這充分證明了武漢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位置。那么百年前,武漢在國內地位及發展前途又是怎么樣的呢?9月22日,一本92年前上海出版的著名期刊《東方雜志》現身武漢,該雜志大篇幅刊發的《武漢三鎮之現在及其將來》展現了百年前的武漢風貌。

    該雜志由武漢收藏家姜小平珍藏多年。當日,姜小平向荊楚網記者展示了這份藏品。這期《東方雜志》于民國十三年(1924年)三月十日,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發行,編輯者為錢智修。該期雜志第62至86頁,用整整25個頁面,刊發了2萬5千字的長篇文章《武漢三鎮之現在及其將來》。

    記者看到,本文作者為周以讓,該文采用文字、圖片和表格相結合的方式,用總論、地理、過去之略史、三鎮之交通、三鎮之商業、三鎮之工業、社會狀況、三鎮之氣候、武漢三鎮之將來、結論等十個章節,詳細闡述了當時武漢的歷史、現在及未來的發展規劃。原文中開篇就強調:“武漢居全國中心,內地交通之總匯,為九省通衢者,是全國工業最適宜之中心,全國中部最大經濟中心。”可見民國初期時,武漢在全國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原文中,作者周以讓提出了幾點對武漢這座城市的認識:首先,武漢是九省通衢僅指水道而言;其次,漢口為長江干、支流水網的中點;第三,上海和漢口兩大商埠遙相輝映;第四,武漢以四面八達之地,處原料產區之中;第五,三鎮的外國工廠,遠不若本國之多而發達。

    周以讓指出,(漢口)昔為四大鎮之首,今為五大埠之一,國內貿易,既有其久長之歷史,國外貿易,又有出超之特色,故以商業論武漢,武漢實為全國中部最大經濟中心,內地貿易之大埠也。蓋長江者,我國大動脈也,上海、漢口,均發達于此江旁。一居江口,為全國對外貿易之總匯,握沿海航路之中點;一居腹心,為全國內地貿易之樞紐,握長江航路之中點。東西兩大埠,遙相輝映焉。

    關于對武漢城市發展的藍圖,周以讓提出幾點設想,包括武漢的發展應以交通為先;疏浚長江水道實不容緩;武漢為民用航空之中心,貨運量將超過公路運輸;應該建鐵橋,挖隧道,連接三鎮交通等。目前,周以讓先生對城市發展的設想,武漢都已基本實現,長江大橋和長江隧道等都早已建成通車了。

    相關專家指出,此文是研究民國早期學者對當時武漢的歷史、及未來發展規劃的重要文獻史料,非常具有參考價值。許多觀點在今天武漢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方面,仍具有很多可借鑒的地方。

    《東方雜志》創刊于1904年3月,是商務印書館的標志性刊物,它以“啟導國民,聯絡東亞”為宗旨,歷經清末、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重大歷史時期。它是名人發表作品的園地,梁啟超、蔡元培、嚴復、魯迅、陳獨秀等著名思想家、作家都在該刊發表過文章。它忠實地記錄了我國近現代發展的歷史軌跡,是研究民國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河源市| 焉耆| 甘德县| 五寨县| 信阳市| 普洱| 盐山县| 调兵山市| 南安市| 汉沽区| 抚松县| 宜宾县| 海兴县| 海阳市| 丽水市| 杭锦后旗| 科尔| 府谷县| 盈江县| 杨浦区| 高青县| 延川县| 鄂尔多斯市| 明星| 天等县| 墨玉县| 泽普县| 时尚| 平泉县| 朝阳县| 阜南县| 新丰县| 屏边| 威信县| 普安县| 得荣县| 青神县| 枝江市| 平阴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