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臭鱖魚”,香艷一座城

    今日湖北

    2020-10-11 21:40:48

    ——國慶長假赴安徽、江西游玩札記(之二)

    一條“臭鱖魚”,香艷一座城。

    臭的是味覺,香的是名氣。

    臭的是味蕾,香的是臉面。

    臭,不輸香的魅力。

    香,不丟丑的靈魂。

    一臭一香,煎熬出五味雜陳;一香一臭,激蕩出風云際會。

    早聞“臭鱖魚”盛名,此去安徽七百里,一路馳騁,只為一睹名菜風采。

    徽州領地未至,一行人在車上就屢屢談起“徽州臭鱖魚”,似乎此行專門就是為了吃魚。

    1602423774927301.png

    吟哦口垂涎,嚼味有余雋。唐朝詩人張志和“桃花流水鱖魚肥”的佳句,難免讓人對鱖魚充滿無限遐想和期待。

    抵達黃山,每一家餐館的菜單上,臭鱖魚都名列榜首,一眼入目。

    每一桌菜,我們必點臭鱖魚。

    朋友每次吃完這道菜把嘴一摸,發出嗟嘆“還真有點味呢!”

    結果每一餐飽嘗之余,這個動作依舊,這聲贊美依舊。

    要是統計外地游客對“徽州臭鱖魚”的贊美聲,我估計會遠遠超出想象。

    有想象力才有關注力,關注力經濟就是影響力經濟,這是品牌衍生的魅力。

    扒一扒徽州名菜 “徽州臭鱖魚”的歷史,亦別有風味。它統稱“桶鮮魚”,又俗稱“腌鮮魚”。所謂“腌鮮”,在徽州土話中就是臭的意思。這道菜的誕生在上百年前,地點在黃山西南麓的黃山區郭村鄉的小村落扁擔鋪。徽州“臭鱖魚”歷經百年傳承,成了一道皖南地方特色菜肴,是去徽州必點的一道名菜,吃過的人都會留下很深的印象。

    近年來,徽州臭鱖魚屢獲殊榮:2005年,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八大名菜之一;2001年、2005年、2011年獲省徽菜大賽金獎;2017年,獲中國技能大賽安徽區賽金獎、全國總決賽金獎。

    1602423574823360.png

    徽州臭鱖魚名噪一方,是徽菜在全國興起的重要標志。全國徽菜品牌店快速遞增,多位徽菜大師走出去,徽州臭鱖魚隨之聲名遠播。同時,徽州臭鱖魚銷售門店廣布全國。央視《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徽州臭鱖魚更是聲譽日隆。

    知名策劃人阮燦如分析,“徽州臭鱖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這是臭鱖魚“飄香”的核心所在。譬如:制定徽州臭鱖魚烹飪標準,申報徽州臭鱖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徽州臭鱖魚原產地保護及綠色標志等,對促進和帶動產業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一條“臭鱖魚”,香艷一座城。這與某些地方的產業發展現狀形成鮮明對比。黃梅戲起源于湖北黃梅,結果卻成了安徽名戲;天堂寨主峰在湖北羅田,結果卻成了“坐安徽索道,看湖北風光”;板栗主產于湖北羅田,結果卻“搖身一變”成了安徽財源;小辭店主角和原型在湖北浠水,結果卻唱紅在安徽安慶。

    資源要“變現”實現增值,關鍵在于發掘、開發和利用。“徽州臭鱖魚”紅火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榮耀和光環,更是一個品牌崛起的“教科書”。

    “徽州臭鱖魚”,特色餐飲的優秀代表,徽州文化的新符號。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看不盡的美景,讀不盡的清雅。品不盡的美食,說不盡的故事。

    徽州故事是鮮活的,鮮活的背后蘊藏著厚厚的歷史沉淀;“徽州臭鱖魚”是靈動的,靈動的背后孕育著美好的憧憬夢想。

    作者:鄒德祥

    編輯:曉穎

    【作者簡介】

    鄒德祥,男,湖北羅田人,詩人、作家、旅游營銷策劃專家,被授予“湖北省十大策劃人”,在第14屆中國創意策劃年會上被授予 “中國旅游策劃領域杰出人物”。個人事跡入選《中華寫作英才》《當代新詩人人才庫》《中國當代寫作人才傳略》等權威辭書,先后出版《與路同行》《黃岡之旅》《驛路心聞》三部專著。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东平县| 正镶白旗| 读书| 汽车| 来安县| 越西县| 日喀则市| 辉南县| 长岭县| 南昌市| 丰城市| 武汉市| 宁化县| 佛山市| 桑植县| 永新县| 库伦旗| 深州市| 景东| 盈江县| 阳朔县| 洪泽县| 定州市| 巧家县| 建宁县| 环江| 余江县| 尚义县| 安仁县| 阿克苏市| 蓝山县| 噶尔县| 逊克县| 丰顺县| 砚山县| 呼图壁县| 卓资县| 兴隆县| 辉南县| 额尔古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