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輝煌歷史的文化城市

    網絡

    2018-01-21 10:55:05

    仙桃市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雖相當部分毀于兵亂水災,但現存者仍不少見,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個。新石器時代遺址。

    1974年冬,在沙湖鎮隔當湖劉家大墳開挖電排河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出土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陶器及紅燒土、鹿角等,共采集文物標本20多件。

    1984年冬,張溝鎮越舟湖漁場開挖魚池時,出土石斧、石錛、石鑿、礪石、石網墜、穿孔石鏟等石器150多件,還有陶罐、陶紡輪、紅燒土等,共采集文物標本300多件。兩處遺址中均出土含谷殼的紅燒土和石網墜,足見在5000年前,原始人就有種植水稻和捕魚的生產活動,為“長江流域也是人類文化發祥地”提供論據。沔陽古城遺址。位于市治西南30公里的沔城回族鎮。該地從西魏起先后16次設郡(府、路、州)治所,歷時853年。城池屢建屢毀。明初建沔陽蟹形州城,周長3800多米。清代重修。民國27年(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沔陽古城遺址上文化豐富,地面尚存明清石刻、石碑、匾額近百件,石拱橋6座,還有州衙遺址、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地下有隋唐至明清的銅器、陶瓷器等。

    曹場古墓群。位于排湖西岸的通海口鎮曹場農場,于1984年被發現,范圍約3平方公里。墓葬外表僅見一座大型封土堆,其余多在距地表0.7米左右,墓室全屬東漢磚制,磚上有線條紋,出土有網紋罐、神獸鏡、五銖錢、陶器等隨葬品。經省博物館有關專家鑒定,該墓群為漢代古墓群。諸葛武侯祠。諸葛武侯祠位于古城西門,建于漢興十二年,是后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侯”,并令建祠于沔城,四時享祭。諸葛亮是沔城名士黃承彥的女婿,盧相國夏口探親回襄陽途經沔城歇腳,得知黃承彥的女兒才識過人,但長相奇丑,到了二十五歲沒人提親,盧相國計上心來,騙諸葛亮到沔城,在酒桌上為其與黃承彥之女牽紅線,經幾天的觀察和了解,諸葛亮發現黃小姐是難得的才女,同意這門親事,兩人終成眷屬。諸葛亮在黃家讀書三個月,地點就在黃家讀書閣,也就是現在稱作諸葛亮讀書臺的舊址。在這里,諸葛亮與黃小姐共同完成《益州山水物調查表》、《三分天下圖》等政治軍事資料的著作與編繪,這為諸葛亮出山以后的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在的諸葛武侯祠建筑格局基本保持原有風格,內繪有諸葛出山、舌戰群儒,七擒孟獲、天水關、五丈原、八卦陣、智取陳倉、空城計等三國故事。陳友諒故居。位于沔城回族鎮東南。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系沔陽漁民之子,稱帝于采石磯,與朱元璋戰于鄱陽湖,中箭而亡。

    沔陽州指揮使沈友仁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將其故居改為玄妙觀,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毀。1984年群眾集資重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四殿三亭,內立陳友諒石刻像,珍藏陳友諒故物——二百公斤的鐵釜,有明清石刻碑記十余件。革命紀念地。在沔城回族鎮有沔陽第一個中共小組誕生地舊址和鄂中特委舊址;在城區龍華山巷有賀龍率部攻占沔陽后設紅二軍團機關舊址;在沙湖鎮有紅六軍軍部和沔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舊址;在柳溝有川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紅三軍第四醫院舊址;在東荊河楊豐段有緬懷1300多名赤衛隊烈士的烈士紀念水塔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西安市| 德清县| 宿迁市| 玛曲县| 双城市| 绩溪县| 襄城县| 汪清县| 临泉县| 台中市| 贵德县| 英德市| 达拉特旗| 泽州县| 岑溪市| 昌黎县| 衡山县| 南皮县| 陆丰市| 定西市| 石景山区| 大埔县| 边坝县| 共和县| 旬阳县| 大荔县| 福海县| 乐都县| 灵寿县| 察哈| 和田市| 凤山市| 元阳县| 慈利县| 神农架林区| 仪陇县| 天长市| 商南县| 庆安县|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