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官鋪侗寨,藏于深山的明珠

    網絡

    2018-01-21 10:52:42

    宣恩縣曉關侗族鄉張關村張官鋪侗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筑歷史悠久,具有侗族建筑特色且具有一定規模;寨內族人以耕讀傳家,人文鼎盛,源遠流長。

    歷史上的宣恩為蠻夷之地,相對于中原地區來說,社會文明程度、財力等各方面均處于較低水平。在宣恩,能建造如張官鋪侗寨這般壯觀并沿用至今的民間建筑實屬少見。

    張官鋪侗寨又叫陳家院子,始建于清初。陳氏祖籍湖南省沅州府皂溪人氏,于清雍正十三年輾轉遷徙至張官鋪定居。“宣恩張官鋪陳宅是四合水加東圍屋,其構造、裝修和色彩具‘經典性’,盡管因家庭析產糾紛被拆掉一半,但局面猶可想象得之。”古建筑學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皋曾這樣評價說。

    該處侗寨包括房屋建筑、陳氏古墓群和相關建筑遺址,占地面積約13000平方米。房屋坐西北朝東南,建筑面積1068平方米。侗寨房屋建筑相當考究,大到選址布局、小到裝飾裝修都恰到好處。

    房屋是中軸對稱布局,二進三天井院,為較為典型的侗族建筑布局。地基為上下兩個平面,前低后高,底層設具有侗族建筑特色的通道。房屋為穿斗式,七檁到十一檁不等,單檐懸山灰瓦頂,正屋兩層,面闊五間。廂房面闊四間,夾廂房,內是小四合天井院。廂房前端吊腳,山墻面加絲檐,廂房相夾部建有侗族特色建筑“半邊火爐”。

    陳氏侗寨現存建筑中,與房屋媲美的是陳氏古墓群。環侗寨房屋現存20余座陳氏古墓,大多在房屋右前方一字排列。古墓群墓碑雕刻精美,造型講究,碑文書法、文采俱佳,具有較高的鑒賞價值,是石刻的民間家書。

    陳氏碑文多由當時名人權貴撰寫,“因思公與孺人,即君八人,耕者家有紅栗,讀者身步青云……人文蔚起,非有人為之于前,曷克至斯?”這是清同治年間宣恩儒學正堂蔡景星為陳道南夫婦撰寫的部分碑文內容。古墓群的碑刻上刻有獲得“國家”、“生員”等資格的陳氏族人數名,“自陳大鼎起,連續八代都有貢生、秀才,大學士、大學生和博士生,有20余人,該寨歷代都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陳開沛、姚祖瑞在《宣恩文史資料·張官鋪陳氏侗寨》文中寫到。

    侗寨房屋前的院壩是用規整的石板鋪成,為陳氏族人集會、娛樂的“歌坪”。在當地,陳姓為大族,與張官鋪侗寨依山排列,還有數棟吊腳樓房屋,院前亦多為塊石鋪地。解放前,環侗寨建有宙宇、字塔和陳氏祠堂,這些建筑連同部分古墓現已不存。“近幾年,張官鋪侗寨進行了兩次較大的維修,更換腐爛的木板、枋檁,增添布瓦等。”縣文物管理部門負責人說。

    張官鋪侗寨是侗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凝結著侗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為保護好這處古建筑,縣文化體育局、曉關侗族鄉共同制定保護規劃,加強對侗寨的日常監管,并及時爭取項目資金對其維修。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米脂县| 巴林左旗| 阿克陶县| 宜良县| 木里| 哈尔滨市| 永登县| 洛阳市| 高碑店市| 长泰县| 汾西县| 五常市| 长丰县| 万源市| 武清区| 西藏| 石景山区| 诏安县| 杭州市| 衡东县| 大余县| 长泰县| 政和县| 互助| 洛隆县| 舞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舒城县| 偏关县| 马关县| 临湘市| 怀安县| 鹤山市| 萝北县| 霞浦县| 遂溪县| 改则县| 且末县| 九台市|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