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南一中:深耕土地芬芳,開創農科融合育人新路徑

    今日湖北

    2025-04-09 18:24:04

    今日湖北網(通訊員:鐘志 劉景)清明時節,雨水在即,生命萌動,萬物生長。漢南一中生物學科實踐基地內,新苗破土,生機盎然。該校以生物學學科為支點,遵循“理論實踐化、勞動課程化”的教育理念,將校園荒地轉化為“學科實踐基地”,師生共同打造校園微農場,種試驗田,DIY泡菜……探索出一條農耕勞作與科學探究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路徑。

    1744194123143442.jpg

    在生物教師團隊鐘志、劉娟、姚傳敏和劉景等老師的統籌規劃下,校園西南角荒地轉化為“學科實踐基地”,學生通過連續20余天的除草、松土、漚肥、播種育苗等系統性勞作,完成了土豆、貝貝南瓜、秋葵等作物的季節性種植實踐。這一過程中,教師將生物學必修課程中“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等理論與田間操作相聯結,例如通過觀察南瓜破土生芽現象,引導學生思考種子萌發與細胞呼吸的能量代謝關系。理論與實踐的交織,讓抽象的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1744194155316602.jpg

    通過全程參與作物種植,學生親歷“從土地到餐桌”的完整食物生產鏈,理解勞動價值的同時,強化了節約糧食、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觀。例如漚肥環節與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理論結合,讓學生思考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實現了責任意識與生態倫理的雙重建構。

    在發酵食品制作環節,生物教師團隊突破教材常規實驗設計,基于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單元,升級為多變量控制的探究項目。例如,泡菜制作分設“食鹽、白酒、白糖、泡椒水”四大變量組,每組下設5個梯度劑量實驗組,通過對乳酸菌活性、乳酸含量等指標差異,培養學生控制變量、數據分析的科研思維。這一設計不僅呼應了《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求,更通過勞動場景的學科化重構,實現了“勞動技能習得”與“生物學核心素養提升”的雙目標。

    1744194176368406.jpg

    發酵實驗的多變量設計模式,實質上模擬了科研實驗室的研究范式。學生在記錄pH值變化、菌體生長狀態等數據時,需綜合運用微生物學、化學定量分析等跨學科知識,其嚴謹性遠超傳統勞動課的簡單操作訓練,對協同科研思維與跨學科能力發展意義深遠。

    這種“以生物學為切入點,輻射五育融合”的模式,為城市中學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施路徑。漢南一中生物組教師語帶自豪:“當學生看到自己種植的南瓜發芽時眼里的光芒,勝過任何一堂理論課的灌輸。”這恰恰印證了勞動教育“做中學”的本質價值。

    1744194195788508.jpg

    漢南一中黨總支書記李小勇表示:“目前城鎮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勞動場景缺失”問題,漢南一中通過校園微農場建設,將抽象勞動教育轉化為具象的作物生長周期管理。學生每日除草松土的重復性勞作,實質是在培養現代化進程中亟需的‘持續性責任擔當’品質。下一階段我們計劃與本地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引入滴灌技術、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技術對比實驗;聯合社區開展“都市農耕文化節”,打造區域勞動教育共同體,強化勞動教育的社會輻射效應,讓學生在陽光下流汗,在土地上成長。”

    責編:長城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龙门县| 柳河县| 榆林市| 新宾| 温州市| 云南省| 大连市| 红原县| 偏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杭州市| 上林县| 六枝特区| 陆丰市| 赫章县| 仲巴县| 安宁市| 唐河县| 南平市| 宁化县| 巨野县| 昌图县| 澎湖县| 保山市| 兴和县| 大英县| 宣化县| 镇安县| 福安市| 礼泉县| 秦皇岛市| 易门县| 津南区| 调兵山市| 岳阳县| 内乡县| 南部县| 清远市| 临高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