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水鄉舞新春“五蝦鬧鲇”躍傳承

    中國新聞網

    2025-01-16 11:47:15

    “上元,張燈,魚龍百戲萃于青石街(現沙市中山路)、管家牌樓。自初二、三日,半月來此日愈盛”。在晚清的《沙市志略》中,記載著荊州沙市地區游魚舞戲的民俗傳統。


    1736999215533327.jpg

    圖為1月13日,“五蝦鬧鲇”表演走進躍進路社區。(無人機圖片) 周星亮 攝

    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五蝦鬧鲇”走進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朝陽路街道躍進路社區表演,吸引眾多民眾觀看。冬日暖陽下,聲聲樂器中,舞蝦者跳起“枯樹盤根”“玉帶纏腰”“雪花蓋頂”,舞鲇魚者舞出“矮子步”“撲地蹦”“跳龍門”,中間穿插“大方塊”“雙門”“雙翅”“馬鞍”等隊形變化,讓現場氣氛瞬間熱鬧起來,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


    一場表演過后,觀眾意猶未盡,表演團隊將“魚蝦”舞人群之中,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用布裹上竹篾片制作而成的“蝦”和“鲇”,“蝦”和“鲇”身上的鈴鐺一響,使得整個舞蹈活靈活現。


    “表演時5只蝦排成梅花隊形,按同一節律舞蹈,鲇魚在其間穿插迂回,并新增荷花伴舞。”“五蝦鬧鲇”湖北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毛明康介紹,“五蝦鬧鲇”發源于江漢平原水鄉湖區,表演者通過多種特色舞蹈動作展示魚蝦在水中快活嬉戲情景,將當地豐年喜慶和水鄉文化演繹得活靈活現。


    1736999222679082.jpg

    圖為“五蝦鬧鲇”表演。 吳淘淘 攝

    “鬧鲇”與“鬧年”諧音,“五蝦鬧鲇”一般表演于節慶期間,尤其是春節、元宵節時,以迎新年,祈禱豐收。作為荊楚水鄉的傳統舞蹈,“五蝦鬧鲇”既具有廣泛民眾參與性,又富有濃厚生活氣息。2021年,“五蝦鬧鲇”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荊州市沙市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黃凡介紹,依托“非遺在社區”工作機制,沙市區在朝陽路街道躍進路社區打造了300平方米的傳承人工作室,并組織開展非遺進社區、校園、進企業活動,先后深入3所中學、2所小學,利用課后延時選修課開展教學演出。課程開辦三年以來,加入少年“五蝦鬧鲇”隊伍的人數已達600多人。

    目前,沙市區參與“五蝦鬧鲇”花燈手工制作和舞蹈表演活動的居民已超2000人,能完成表演的已達數百人,組建表演團隊10余支,年均開展訓練108次。未來,“五蝦鬧鲇”將繼續以民俗為根、以傳承為基、以非遺為媒,走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文化在傳承中“躍”出新色彩。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中宁县| 集贤县| 金寨县| 阿图什市| 通州市| 崇明县| 公安县| 镇康县| 大理市| 南丹县| 东至县| 杭锦后旗| 喀喇沁旗| 迁安市| 江门市| 新巴尔虎左旗| 织金县| 东辽县| 城固县| 宿松县| 台北县| 韶山市| 视频| 新余市| 福贡县| 天镇县| 开封县| 雷波县| 金平| 库伦旗| 保定市| 肇州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洪雅县| 平罗县| 边坝县| 普安县| 石首市| 平山县|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