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是否可以捐獻器官?愛心不分疾病、年齡

    人民網

    2018-12-17 10:13:38

    器官捐獻于上世紀60年代在世界范圍內開始普及,然而在我國普及度還很低。《中國醫院》期刊2014年刊發的《我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意愿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中提到,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患器官功能衰竭,其中30萬人可以通過器官移植治療,然而,最終能幸運接受移植手術的只有約1萬人。

    說起器官捐獻,很多人不免會想起一個人,她就是姚貝娜。她曾經是優秀的歌手,也是個可愛的鄰家女孩,卻因乳腺癌不幸早逝。她捐出了眼角膜,作為留給這個世界“最后的禮物”。姚貝娜去世后2周,3名眼疾患者通過她的眼角膜重見光明,而剩下凍存的眼角膜還能至少救助兩雙眼睛。

    或許有人會疑惑,癌癥患者不是不能做器官捐獻嗎?姚貝娜也是癌癥患者,為什么能捐獻眼角膜呢?這里面有一些小知識,需要科普一下。

    其實,器官捐獻包括腎臟、肝臟、心臟、肺臟、胰腺、小腸等大器官和心臟瓣膜、骨、皮膚、角膜等組織的捐獻。大器官捐獻和組織捐獻的標準是有所不同的,而每個器官捐獻都有各自的標準。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6年刊發的《中國公民逝世后捐獻供器官功能評估和維護專家共識(20版)》指出,腎臟、肝臟等大器官捐獻應排除存在對受者有致命威脅的系統性或感染性疾病,例如相關移植器官的慢性疾病、惡性腫瘤(顱內腫瘤除外)、感染性疾病、嚴重高血壓等。

    而姚貝娜捐獻的眼角膜嚴格來說應屬于器官捐獻中的組織捐獻,《眼庫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中指出,角膜捐獻需要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敗血癥、HIV等感染性疾病及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而并未將惡性腫瘤列為角膜捐獻的絕對或相對禁忌癥。《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年刊發的《深圳眼庫582例捐獻角膜供體資料分析》一文中提到,負責姚貝娜角膜保存的深圳眼庫的角膜捐獻者中,超過半數為惡性腫瘤患者,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1個月,年齡最大的95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捐獻器官的愛心是不分疾病、年齡的。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卡(馬琳 供圖)

    那么,如何表達器官捐獻意愿呢?對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愿意逝世后無償捐獻器官救助他人,可以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到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并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表》。

    2.登陸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www.codac.org.cn)或微信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進行線上登記。

    3.登陸“施予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www.savelife.org.cn)或支付寶搜索“器官捐獻”,進行線上登記。

    登記完成,將獲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實體或電子登記卡。

    根據今年修訂的《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基本原則和核心政策》,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3年以上,若不幸患病,需要接受器官移植,同一分配層級內的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等待者,在排序時將獲得優先權。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者的直系親屬、配偶、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也可以獲得這一優先權。如果器官捐獻者的捐獻意愿發生改變,隨時可以變更或撤銷捐獻志愿登記。在表達捐獻意愿后,若要最終實現捐獻,要等到生命結束,通過嚴格的醫學評估并征求直系親屬的共同同意。器官獲取手術過程中,醫生將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嚴格按照捐獻意愿摘取器官。獲取器官由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分配給器官衰竭患者進行移植。同時,手術醫生會仔細縫合,恢復遺體原貌,在場全體人員會默哀,并緬懷捐獻者。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外科醫生馬琳

    文字審校:新華通訊社高級記者李柯勇

    科學性主審: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林進

    《協和醫學雜志》推薦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舉報電話:027-88568010

    運維監督:133071995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青铜峡市| 荣成市| 徐州市| 孝感市| 会同县| 西丰县| 夹江县| 彝良县| 泾源县| 青州市| 永兴县| 清苑县| 阿拉善右旗| 惠水县| 高阳县| 东港市| 陈巴尔虎旗| 介休市| 阿拉善右旗| 恩平市| 中方县| 永康市| 金坛市| 育儿| 安宁市| 新郑市| 柏乡县| 三亚市| 宁武县| 阳江市| 瓦房店市| 西充县| 天祝| 安达市| 常德市| 峨眉山市| 天峻县| 临汾市| 乡宁县| 扬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