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經濟>理財
    P2P眾生相:投資者存僥幸心態
    2018-01-21 10:03:4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2P眾生相

      “這家平臺應該不錯吧,你看現場這么多年輕人。年輕人的眼光都還不錯,不像其他投資公司專盯老年人的錢。”

      “我投的這家理財公司跑路了。” 在國貿一家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大廳里,投資人老張劃拉著手機屏幕說。這是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產品發布會,老張作為VIP投資人被邀請到現場見證。

      老張今年70多歲,由于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下滑,遠超銀行收益的P2P和線下財富公司成了他的首選。手機備忘錄中,列著他投資的1家P2P,還有3家線下財富公司,其中一家線下財富公司已經“爆雷”。

      現實有點讓老張這樣的投資者恐懼。中晉系實際控制人徐勤面對鏡頭坦承其“龐氏騙局”,運作模式即吸收新投資人的資金歸還舊投資人的本息,同時挪用其中的資金揮霍,其生活奢侈程度也令人嘩然。 在頻繁爆出的投資理財公司亂象背后,深受其害又深陷其中的投資者抱著怎樣的心態?老張等人的經歷,或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真跑路了就自認”

      “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對于四分之一的“跑路”,老張甚至頗感慶幸,幸虧沒把錢都放在一家平臺上。

      跑路的是國亞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老張投資了25萬元。北京本地媒體報道,今年3月,這家平臺的負責人跑路,涉案金額超過2000萬。老張和其他幾十位投資人組成的維權小組向公安機關報案,但他坦承,追回資金猶如水中撈月。

      之所以投資這家公司,無非是相中其遠高于銀行理財的收益。譬如老張在另一家財富公司投資8萬元,年化收益率13%。

      不過,這些投資平臺和“倒霉”的平臺跑路事件,老張一直瞞著所有家人,一怕責難,二怕勸阻,不讓繼續投資。

      “這家更高,每個月有3%的收益。”說話間,老張向記者展示了另一家投資公司。

      “這么高你怎么敢投?”年化36%的投資收益,記者震驚中反復問道。

      老張反而寬慰說:這家他投12萬元已經過去半年,去公司辦公室看過,目前兌付正常,“問題應該不大”。不過,這家公司原來的收益率更高。

      老張說,原來每月收益率為5%。對于四成預期收益降幅,公司給出的解釋是:3月份開始籌備上市,減少的收益將轉化為投資人對公司的原始股權,待上市可獲得更高回報。

      老張“算盤”打得響:5萬元投資原本每月2500元“固定”收益,如今變成1500元收益+500股每股2元的“原始股”,一旦上市至少數倍收益。值!

      根據老張提供的公司名稱和“股票代碼”,記者查詢工商信息發現,該公司經營范圍“德智體美勞”一個不落——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影視策劃、禮儀服務、投資咨詢、銷售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所謂的股票代碼則是以“2”開頭的6位數字,記者并未查詢到任何公開信息。

      投資“踩雷”且行業時有風險事件爆發的情況下,老張為何依舊不肯完全撤出?

      老張認為,盡管跑路平臺令他損失25萬元,但自己每個月仍有退休金,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自己用于投資的這些閑錢,放在銀行收益太低,購買高收益產品目前表現不錯。

      “我這也是投機行為,平臺正常兌付收益還是很不錯的,如果真跑路了就自認。”老張說。不過他表示,接下來的幾家平臺最好不要再有損失了。其實他也有“撤退”想法,但目前看起來這些平臺兌付都正常,所以,還是年底再考慮吧。

       “最后接棒人”競賽

      盡管對25萬損失看得開,但不等于說,老張對個中風險毫不在意。 他表示,每一家平臺的經營門店都親自去看過,覺得放心了才會投資,而且會和對方簽訂投資合同。而在上述P2P平臺投資時,他倒有些遲疑。因為,他就是在網上看到了這家P2P平臺的廣告,看到官網還算比較正規,于是就下載了客戶端。盡管智能手機操作不算熟練,但摸索著,把錢成功也劃到投資賬戶上了。

      “他們沒和我簽訂合同,要是跑了我還沒憑證呢。”老張覺得不踏實,于是這次親自到活動現場來考察一番。

      “這家平臺應該不錯吧,你看現場這么多年輕人。年輕人的眼光應該都還不錯,不像其他投資公司專盯老年人的錢。”老張說,而且平臺現場請了明星過來,說明資金有保證。


      令記者哭笑不得的是,上述一家平臺是老張去兒子單位路上,接到路人發的宣傳單后了解到的信息。后來,他到其位于光華路的辦公室考察過覺得比較可靠就投資了。其實,投資主要憑廣告的人不在少數。

      在上述活動現場,記者還碰到了投資多家P2P的馮先生。他接觸投資信息也主要看廣告等,只要投放的廣告平臺他認為很“權威”,或者平臺宣傳時背后有大公司背景的,就判斷平臺風險很低。

      與老張等人道別后,記者的心里五味雜陳。震驚于理財公司泛濫無序的同時,也驚訝于老張等投資者的輕信、貪圖一時收益,以及僥幸的投機心態。

      在采訪中,接觸到類似的投資者群體實在龐大。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他們看中的是收益,但違法平臺看中的是投資者的本金。老張等人其實也是心知肚明,但仍舊心存僥幸,希望自己會在“龐氏騙局”揭穿前成功逃離,但現實是,在高收益誘餌下,他們很難果斷抽身。

      投資理財公司頻繁“爆雷”,人們不禁發出“看好父母的養老錢”這樣的呼吁。但在各部委聯合打擊非法集資的高壓態勢之下,投資者的自我風險意識同樣不可缺失。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简阳市| 五河县| 溆浦县| 宁南县| 澄迈县| 瓦房店市| 永登县| 利辛县| 三亚市| 拜城县| 西丰县| 光泽县| 罗甸县| 临潭县| 贡觉县| 丘北县| 叶城县| 龙陵县| 延长县| 桃源县| 浠水县| 桃江县| 常州市| 尼勒克县| 宕昌县| 凌云县| 连云港市| 繁昌县| 嘉义市| 扶绥县| 大埔区| 龙海市| 子长县| 武鸣县| 靖远县| 穆棱市| 双牌县| 綦江县| 吴桥县| 文成县|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