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鄉村振興>三農新聞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Get魚菜共生AI工廠
    2022-06-14 14:14:16   來源:中國農網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在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魚菜共生AI工廠內,這項技術得以實現。

    “經過7年努力,我們打造了國內首家工廠化魚菜共生生產技術裝備創新研發平臺。”重慶市農科院院長、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茍小紅介紹,魚菜共生AI工廠生產區域包括了蔬菜栽培面積2000平方米、蔬菜育苗面積1000平方米及水產養殖水體800立方米,每年可以產出綠色蔬菜100噸、大口黑鱸160噸。

    “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之一,魚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但現在的養魚存在一些問題。”茍小紅說,傳統的池塘養魚需要占用耕地,且魚的糞污及未吃完的餌料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這些都是傳統淡水養魚遭遇的挑戰。

    如何在這些挑戰中突圍而出,重慶市農科院的專家們在7年前就開始考慮該問題。變廢為寶,這是農科院定下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專家們選擇了兩條路徑,把種植業和養殖業相結合,把農業變成工廠化、智能化。

    “有目標,有路徑,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又遇到了一個‘攔路虎’:技術。”茍小紅說,當時,工廠化魚菜共生的技術及設備在國內均沒有,國外雖然有,但成本太高,且不一定適合國內使用。

    經過多次考察、長期研發,重慶市農科院終于突破了工廠化魚菜共生的技術,研發了工廠化循環水養魚系統、精量投餌機、魚糞濃縮生化處理系統、蔬菜無人化育苗系統、溫室智能物流系統、分光式立體栽培系統等25臺套,并獲得了17項國家發明專利。

    在工廠內的高密度養魚池內,通過傳感器可以實現養魚水質精準監測預警,投餌、捕撈分級等作業可以實現機器換人,實現了補水、投飼、供氧、溫控、糞污處理等各環節智能化作業。在蔬菜種植區,實現了“一粒種子到一棵菜”全程無人化作業。同時,魚類養殖產生的養殖糞水被轉化為肥料,用于蔬菜種植。

    目前,魚菜共生AI工廠內的蔬菜每平方米每年可收獲80公斤,產量為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養魚密度每立方米可達100公斤,約為池塘養魚的20倍以上,且相比傳統養魚,魚的養殖周期縮短二分之一,可節省20%的餌料。

    “該項目可以解決傳統水產品面臨的長江‘十年禁漁’保供增收與生態保護、耕地占用、勞力不足等產業發展難題,探索長江珍稀魚類工廠化繁殖。”茍小紅說,通過魚類工廠化繁育系統,未來重慶市農科院還將與重慶水產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長江魚類保護性繁育,實現增殖放流。主要品種包括:大鱗鲃、大鰭鳠、長江鱘魚、胭脂魚、巖原鯉等。(記者 鄧俐

    編輯:小穎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河县| 紫阳县| 新昌县| 平果县| 重庆市| 攀枝花市| 航空| 资溪县| 安仁县| 黄陵县| 扶风县| 伊吾县| 涞水县| 抚顺市| 池州市| 邵武市| 临澧县| 永州市| 洞口县| 嵩明县| 安阳县| 连州市| 资中县| 周口市| 蛟河市| 星子县| 贵南县| 江陵县| 乌兰浩特市| 蚌埠市| 遵义市| 寿宁县| 玛曲县| 定远县| 裕民县| 富锦市| 东明县| 益阳市| 石嘴山市| 龙胜|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