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王虹 周凌溪)“這是我的第一茬早稻,其他地塊等油菜收割起來了全部種中稻,預計今年種植面積可以突破1300畝。”4月28日,在孝昌縣花西鄉鑫民農場早稻機插現場,負責人謝兵正在示范地做準備。
花西鄉農業歷史悠久,素有孝昌“糧倉”的美譽。近年來,花西鄉通過加大荒地整治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加大產業鏈完善、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進一步夯實本地農業基礎優勢,不斷將“糧倉”品牌效應放大、做強。
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荒地變良田。花西鄉通過積極動員農戶自種、要求村委會集中種、鼓勵機關干部下鄉種、獎勵大戶(合作社)連片種等方式扎實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不斷擴大良田種植面積。據統計,花西鄉撂荒地共有1011畝,目前已落實整改668畝,剩余343畝已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花西鄉將持續抓緊、抓實、抓好撂荒地整改工作。同時該鄉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平整土地、溝渠硬化、擴寬道路、完善灌排等措施,改造一批“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產良田,目前花西鄉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萬畝,最大限度釋放土地價值,提高土地利用率,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保障生產用水。為從源頭上解決花西鄉干旱缺水問題,近年來,花西鄉積極整合扶貧項目、水利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各類項目,陸續挖塘600余口,新增蓄水量100萬m3以上,大大提升蓄水保水能力,保障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同時花西鄉高度重視各級泵站的修建和維護,先后投入大量資金修建多處泵站,每年3月初花西鄉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的對各處泵站進行檢修,適時更換提水設備,提升蓄水能力,同時花西鄉針對重點地域有序開展河道疏浚、坡面加固、增設水管、清淤除雜等工程。花西鄉平均每年維護檢修泵站17座,查驗潛水泵560臺套,每年投入挖機30臺次,清理渠道118公里左右,通過不斷完善田間渠系水利建設,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確保全鄉塘滿堰滿,為春耕備耕提供有力水源保障。
加大產業鏈完善力度,改善種植結構。花西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產業鏈,目前該鄉大力推廣油菜+太子稻米的農業種植結構,輔以林果茶,補以生態養殖,不斷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今年花西鄉太子稻品種主推鄂香2號,截至目前已超額完成鄂香2號種植12戶,共計發放種子23000斤,種植面積達3000畝,種植茶葉基地500畝,計劃2023年全鄉鄂香2號種植面積推廣至1萬畝。
加大科技投入,積極培育現代農業。花西鄉積極發揮合作社+種糧大戶示范帶動效應,在全鄉大力推廣現代農業,通過機耕、機播、機防、機收的全機械化操作模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充分利用閑置土地,逐步實現水稻種植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有力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同時,花西鄉成立專業指導隊伍,并定期邀請縣農技中心專家團隊下鄉開展技術培訓,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作物管理培訓,指導農民因地、因苗、因時搞好肥水管理,實地指導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面對面講解、一對一指導,培養造就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在全鄉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也為花西鄉打造現代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花西鄉耕地面積有7萬余畝,擁有合作社42家,個人流轉承包超過50畝的種糧大戶達98戶,水稻年產量達3600萬公斤,素有孝昌“西部糧倉”的美譽。春耕之際,花西鄉搶抓農時,持續加大耕作力度,夯實農業基礎,全力保障全縣糧食生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