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法制
    蘇洲腐敗窩案:權錢交易3年購劇327部 廣告成“提款機”
    2018-01-21 09:56:45   來源:網絡

      新華網合肥11月4日電(記者徐海濤)安徽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張蘇洲涉嫌受賄、貪污一案3日開庭,近期他的多名涉案前下屬已被審理。張蘇洲腐敗窩案涉案20余人、涉案總金額超過3300萬元,主要涉及電視劇采購“吃回扣”、廣告業務套利、濫發獎金稿費等。

      “瘋狂購劇”每天播10集,采購“一條線”全員受賄

      “指控的全都是事實,我沒有異議。”3日,站在安徽省淮南市中級法院的審判席上,62歲的張蘇洲神情落寞地說。

      檢察機關指控,張蘇洲從2006年至2014年,在擔任安徽電視臺臺長、安徽省廣電局局長、安徽廣播電視臺臺長期間,受賄1139.6萬元人民幣、4.7萬美元、17.9萬元購物卡及價值107.2萬元的金條等財物,侵吞公款339.3萬元。

      此前,張蘇洲的多名前下屬已因涉案被審理,包括安徽廣電原副臺長趙紅梅、原電視序列總編室主任肖融、原廣告中心主任王茂盛等。這起窩案中,涉案人員最多、最具“行業特色”的腐敗領域是電視劇購銷。

      安徽廣播電視臺歷來是電視劇采購大戶。辦案人員發現,近年來該臺的采購量明顯超出了實際需求。

      據統計,安徽廣電從2011年到2013年共采購電視劇327部,總價24億元。為了將如此巨量的電視劇在合同期內播完,該臺衛視頻道每天播出電視劇10集以上。即便如此,到2014年8月,安徽廣電還有21部總價值2.1億元的電視劇放在庫里來不及播出,造成“爛庫”。

      安徽廣電如此“瘋狂購劇”,是權錢交易的結果。據了解,目前全國每年電視劇生產量約500部,能夠在衛視播出的只有100多部。大量質量一般的電視劇成為影視公司的推銷重點,也為采購提供了尋租空間。

      “面對市場上數量眾多的電視劇,購劇人員有很大的選擇權,電視劇的質量認定、價格評定又有很大的主觀彈性。”辦案人員介紹,表面上雖有一套完整的審片、購劇程序,但實際成交往往取決于影視公司和電視臺購劇人員背后的權錢交易。

      在安徽廣電腐敗窩案中,從張蘇洲、原分管副臺長趙紅梅到原總編室主任肖融、原節目購銷中心主任陶東昕和原副主任張文旭,在購劇過程中“從上到下”全員受賄,金額最小的也在百萬元以上。

      一些影視制作公司也依靠“打通關節”巨額獲利。如安徽電視臺原副臺長吳濤下海創辦上海克頓公司,多年來10次共送給張蘇洲249萬余元,成為安徽廣電最大的電視劇供貨方。

      內外勾結廣告套利,“變著花樣給自己發錢”

      安徽廣電腐敗窩案的另一大涉案重點,是近乎失控的廣告經營。

      檢察機關查明,2010年下半年,張蘇洲與趙紅梅、趙的同學程某商定,由程某出資成立公司,獲利三人均分,程某后來成立了南京大宣廣告等3家公司。

      剛成立的大宣公司就承接了安徽廣電3億多元的廣告業務,并連續3年成為該臺最大的廣告代理商。此外,程某的公司還高價向安徽廣電銷售服裝、茶葉、紫砂壺等物品。獲取巨額利潤后,程某14次共送給張蘇洲414萬元和價值12.3萬元的百達翡麗手表1塊。

      廣告業務代理權、議價方面存在巨大的彈性空間,方便套利。“電視廣告業務存在折扣、優惠、贈播等行業潛規則,電視臺從臺長、副臺長、廣告中心主任,各有不同權限的‘內部折扣權’,決斷隨意。”辦案人員介紹,經張蘇洲拍板,程某的公司以最低的“臺長折扣價”獲得了大量黃金時間段廣告代理權,短時間內即獲利數千萬元。

      廣告業務管理混亂,也使其成為安徽廣電一些領導隨意開支的“提款機”。如張蘇洲多次外出考察、開會,隨行的廣告商出資為其購買玉石等物品,回來后再通過“廣告費減免”等形式“返還”。張蘇洲、趙紅梅等人隨意用公款購買個人物品,從廣告部走賬。

      在查辦安徽廣電腐敗窩案的過程中,辦案人員發現該臺濫發獎金、稿費的現象嚴重,一些領導“變著花樣給自己發錢”。在節目的制作播出過程中,張蘇洲、趙紅梅等人以策劃、撰稿、審稿、監制等名義,各個環節都能掛名拿錢;節目收視率高,設“電視劇熱播獎”;臺里多個部門、頻道有員工年終獎,張蘇洲等臺領導四處拿錢。據查,張蘇洲、趙紅梅曾虛列名目,以廣告部為平臺,互為對方發獎金,共同侵吞公款65萬元。

      “價格彈性漏洞”滋生“軟領域”腐敗

      記者調查發現,安徽廣電2009年至2013年間建設的新大樓,基建、設備總投資30.8億元,經查未發現重大腐敗問題。發生的貪腐行為,集中在電視劇和廣告等精神文化產品“軟領域”。

      近期,查處的全國廣電系統一些腐敗案具有相似特點。如受賄1140余萬元的遼寧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史聯文,利用電視劇訂購受賄人民幣571萬元、港幣20萬元,利用廣告合同決定權受賄295萬元,二者占其總受賄額近八成。

      一位業內人士說,影視作品、廣告、綜藝節目的價格并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明星的出場費該給多少,廣告的制作成本有多高,拍戰爭片用了多少發炮彈,都難以準確估算”。相比基建和設備采購比較“顯眼”,監管手段相對成熟,影視制作、廣告、綜藝節目等方面監管手段薄弱。

      針對暴露的問題,安徽廣電近期出臺多項措施,完善廉政風險防控責任制,明確監督責任5個方面17項內容。新建21項制度,加強對影視劇采購、廣告經營、節目制作等環節的防控。

      一位省級電視臺負責人認為,遏制此類腐敗,首先要落實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每個業務負責人,對負責領域的‘貓膩’和漏洞都很清楚,分管電視劇采購的副臺長如能把住關,下面的購劇人員就不可能肆無忌憚。”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龙山县| 利川市| 高雄市| 九台市| 波密县| 平江县| 桂林市| 石楼县| 安徽省| 南平市| 环江| 扶余县| 淮滨县| 汝南县| 上林县| 阿坝县| 东明县| 休宁县| 昌图县| 贺兰县| 温泉县| 个旧市| 邹城市| 成都市| 阳谷县| 海城市| 庆阳市| 蕲春县| 屏东县| 北流市| 阿鲁科尔沁旗| 呼伦贝尔市| 芦溪县| 天柱县| 栾城县| 东宁县| 九寨沟县| 麦盖提县| 泰兴市|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