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中部之聲
    葉青看財經3024:成果轉化可以直接評職稱
    2025-06-27 20:22:33   來源:今日湖北

    過去,搞科研的不愿意開拓市場,開拓市場的評不上職稱。

    后來,有的高校(如湖北師范大學)搞了專門的成果轉化崗位,總覺得不如科研職稱含金量高,有點怪怪的。

    現在,東南大學把兩者完全打通。

    東南大學很牛,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且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頂尖學科:建筑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藝術學理論等5個學科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獲評A+,并列全國高校第八。

    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移動通信、毫米波、生物電子學)、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2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覆蓋通信、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

    專任教師超3300人,其中兩院院士1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杰青31人,形成院士領銜+青年骨干的梯隊。

    培養了220多位院士、5兩彈一星元勛、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以及王澍(普利茲克獎得主)、張永和(建筑大師)等各領域領軍人物。

    四牌樓校區:歷史核心區,保留國立中央大學時期建筑,現為建筑、信息等學科主校區。

    九龍湖校區:主校區,占地3752畝,現代化設施完善。

    無錫校區:聚焦微電子、集成電路,與臺積電、SK海力士等企業深度合作。

    蘇州校區:2024年啟用,重點發展未來產業技術,與蘇州工業園區共建產學研基地。

    近日,東南大學推出的全國首創科技成果轉化躍升10政策,以系統性改革破解高校成果轉化難題:

    第一條:收益分配與稅收優惠

    轉讓/許可現金獎勵個人所得稅減半征收,股權獎勵遞延繳納個稅;科研人員可獲超70%的轉化收益。

    創新性:

    收益比例突破:相比多數高校“50%-70%”的常規分配比例,東南大學明確70%”的收益歸屬科研人員,直接提升轉化積極性。

    稅收政策創新:遞延繳納股權獎勵個稅緩解科研人員短期資金壓力,現金獎勵減半征收進一步降低稅負,形成低風險、高回報激勵機制。

    第二條:職務成果賦權與歷史合規化

    全面賦權科研人員擁有職務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2026年底前允許合規化已創辦企業或持股行為。

    創新性:

    賦權范圍擴大:覆蓋所有權+長期使用權雙重賦權,解決成果歸屬模糊問題。

    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通過陽光工程窗口期(2026年前),允許科研人員補辦合規手續,消除法律風險,激活存量成果轉化。

    第三條:考核積分倍增機制

    轉讓/許可項目到賬經費可折算為普通橫向項目的3.75倍、縱向項目的1.25倍。

    創新性:

    量化考核導向:通過“3.75“1.25系數,將橫向成果轉化提升至高于傳統縱向項目的地位,引導科研資源向市場導向型研究傾斜。

    第四條:學院KPI考核綁定

    將成果轉化收入納入學院關鍵業績指標(KPI)綜合考核。

    創新性:

    全員責任機制:將轉化成效與學院整體績效掛鉤,推動管理層重視資源整合與服務支持,避免重論文輕轉化傾向。

    第五條:職稱評聘等效認定

    單個項目到款超500萬元:視同國家級項目1項;

    200萬元:視同省部級項目1項;

    100萬元:視同高質量論文1篇。

    創新性:

    唯論文標桿:首次將成果轉化金額與國家級/省部級項目、高質量論文直接等效,為工科和應用型研究提供差異化評價標準。

    階梯式認定:按金額分檔,精準匹配不同規模成果價值,避免一刀切

    第六條:研究生招生指標傾斜

    對轉化突出的團隊單列研究生招生指標。

    創新性:

    資源保障機制:通過招生指標獎勵,確保轉化團隊有充足的人力支撐,形成成果人才項目良性循環。

    第七條:專職科研崗優先支持

    優先給予轉化突出團隊專職科研崗和博士后指標。

    創新性:

    穩定人才隊伍:專職崗和博士后支持可減少科研人員后顧之憂,吸引其長期投身成果轉化。

    第八條:社會化服務平臺支撐

    引入社會化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免費提供轉化全流程服務。

    創新性:

    專業化服務保障:覆蓋知識產權評估、法律咨詢、融資對接等環節,降低轉化門檻,解決科研人員不會轉痛點。

    第九條:學生創業專利無償許可

    學生使用科技成果創業,無償許可專利三年。

    創新性:

    低成本創業支持:三年免費期可降低學生早期創業成本,加速技術商業化,同時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第十條:學院自主激勵空間

    鼓勵學院在資源配置、績效考核等方面制定額外激勵措施。

    創新性:

    政策彈性空間:賦予學院自主權,允許其根據學科特點設計差異化激勵方案,形成校級統籌+院系創新的立體政策網絡。

    之,最大的創新在于

    系統性突破:覆蓋賦權激勵服務考核全鏈條,解決不敢轉、不會轉、不想轉難題。

    市場導向評價:以轉化金額等效國家級項目、論文,重塑科研評價體系。

    生態協同:通過校友基金(首期1億元)、區域技術轉移中心等構建校地校企協同網絡。

    該政策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了東大樣本,尤其職稱評聘與考核積分機制的創新性最為突出。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循化| 海伦市| 屏东市| 凤翔县| 余江县| 利川市| 庆城县| 奉化市| 化州市| 凤翔县| 大厂| 江达县| 榕江县| 河源市| 祁阳县| 驻马店市| 桂东县| 三明市| 江城| 灌阳县| 临海市| 哈巴河县| 增城市| 福鼎市| 贵南县| 龙海市| 资中县| 万年县| 盐边县| 卢龙县| 仁化县| 昆明市| 财经| 方山县| 茂名市| 邵东县| 临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上饶县| 镇坪县|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