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越來越多高校辦起“微專業”——結合自身學科優勢面向本科、研究生甚至校外開設不同種類、橫跨不同領域、包含學分不等的專業課程組,吸引了不少學生報名修讀。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微調。
2022年5月,廣東工業大學首個微專業“智能建造”開班。首屆學生是來自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2021級的50名本科生。
2023年3月,四川旅游學院預制菜產業學院開設了預制菜加工與管理微專業。
上海理工大學首批研究生微專業包括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智能綠色車輛、人工智能三個專業,其中實踐環節課程不少于50%,已有來自25個學科領域的130名研究生跨專業修讀。
2024年秋季學期,又有多所綜合性高校微專業開始招生、開課。如,南開大學開設應用型、學科交叉型、全英文3種類型的微專業16個,每個微專業包含5~8門課程,總計15~20學分;上海外國語大學本學期“上新”了首批9個微專業,分別由9個二級學院負責開設;南京郵電大學學生今年9月初也可報名申請新開設的腦機接口與智能工程、智慧社會工作等12個微專業。
微專業是指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以外,圍繞某個特定學術領域或研究方向開設的一組核心課程?。學生通過靈活且系統的培養,能夠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
微專業通常由高校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和師資力量自主設置,面向校內本科、研究生各年級,甚至拓展至校外和社會人員。其課程體系微型化、個性化和系統化,課程內容緊密關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沿方向,如“腦機接口與智能工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
微專業的優點包括:
?小微而精干?:雖然課程數量少,但內容精煉,通常是核心前沿課程,具有挑戰性。
?靈活多樣?:課程設置多樣,形式靈活,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實踐性強?:強調課內實踐和企業崗位實踐,快速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果你對某個特定領域特別感興趣,或者希望快速提升某個方面的能力,微專業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能幫助你在短時間內掌握該領域的核心知識和技能,并獲得相應的證書。然而,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全面的教育,輔修專業可能更適合你。
此外,則是專業的大調整。
日語、德語、意大利語,土木、建筑,會計、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等,這些在21世紀初被高分考生競相追逐的熱門專業,如今正在從許多高校里消失。
現在全國本科高校有1308所,本科專業包括12個門類、93個專業類、816種專業,全國本科專業布點數有6.2萬個。12年來,新增本科專業布點數2.1萬個,撤銷或停招不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布點數1.2萬個,開展了一場數量足夠多、力度足夠大的學科專業結構調整。
今年,增設了國家戰略急需專業布點1673個,撤銷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布點1670個,調整力度是空前的。這是中美博弈的特征之一。要提高本科專業建設與國家戰略急需的適配度,要提高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發展的適配度,要提高本科專業建設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適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