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中部之聲
    葉青看財經:從馬尾手榴彈到無人機手雷
    2022-12-19 15:48:04   來源:今日湖北

    早在2021年,中國就推出過采用雙旋翼飛行器結構的CH817微型無人機,不足一公斤重,飛行速度可達18米之遠,可以飛行15分鐘,理論攻擊距離16公里。這種無人機可以鉆入塹壕和碉堡里爆炸,比迫擊炮還要準,專門殺傷對方兵員。CH817微型無人機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研究院的產品,更像是單兵巡飛彈,所以價格也不會便宜。

    圖片

    最近看到報道,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中國民用企業根據實戰需要,馬上研制出了好幾款飛行手雷,并參加2022年的珠海航展。這些手雷可能沒有CH817那么精密,但是非常有特點。一種手雷采取共軸雙旋翼飛行方案,與CH817在氣動設計上相近,是非常廉價的一種飛行手雷。

    圖片

    另一種叫SEL4-FL01的飛行手雷是四旋翼解決方案,也就是像大疆無人機一樣的氣動布局,只不過下面吊著的是手雷或其他作戰載荷。其作戰套件包括一個簡單的遙控器和手型飛雷或手榴彈,其飛行距離是5-15公里,其載荷為800G到4公斤,可以是發煙手機、殺傷手雷或溫壓彈。

    這處飛行手雷的飛行時間是15分鐘,飛行高度為5800米,飛行速度為100公里/小時。

    從俄烏戰場出現的新需求,到中國民企給出的完美解決方案,再一次證明中國無人機產業鏈的強大。單兵飛行手雷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塹壕戰已經徹底過時,也意味著巷戰可能變成單方面的吊打。

    這讓我想到馬尾手榴彈。

    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還出現過一種帶尾巴的手榴彈,稱為馬尾手榴彈。這種手榴彈外形奇特,一個圓圓的彈體后面結著一根粗麻繩,也稱麻尾手榴彈。

    這種外形與眾不同的馬尾手榴彈,有點像古代的流星錘,最早的生產記載是在1926年,南京、上海、廣西等地兵工廠均有生產,其中位于南京的金陵炸彈廠(后來改為第四集團軍軍械處炸彈部)制造時間最長。這個廠最初是在德國技術人員薛培和中國人賴瑞麟主持下,于1926年造出帶尾巴新式手榴彈,又稱白鐵沖鋒手榴彈和生鐵撞針手榴彈。

    圖片

    馬尾手榴彈的蛋形彈殼是用生鐵鑄造,外徑約5.5厘米,長約9.3厘米,彈體表面有預制的縱橫小槽,內裝有撞針、撞針簧、地火等組成發火機構,用保險閂保險,無外殼保護。彈底結一條長約70~90厘米的麻繩,以便于手握甩出和起到導向的作用,這種馬尾手榴彈的使用方式,類似于體育比賽中的鏈球。馬尾手榴彈優點是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因此,在三十年代蘇區的紅軍兵工廠除梭鏢、大刀和復裝子彈外,也能大量制造馬尾手榴彈。

    1935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的紅軍長征隊伍,共攜帶大約76000多顆各式手榴彈,其中就有不少自制的馬尾手榴彈。這種手榴彈雖然缺點不少,比如攜帶不方便;使用威力不太強的黑火藥,有的手榴彈只能一炸兩半;發火裝置的土引信易受潮,甩投出去落地如果遇到松軟的泥土,還不一定能炸。但是,馬尾手榴彈雖然性能落后,可是對于缺少重武器的紅軍長征隊伍,這就是重要的支援火力,因為馬尾手榴彈旋轉麻繩甩擲而出,就比投擲的木柄手榴彈距離遠得多,爆炸后也能產生一定的殺傷力。

    在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紅谷灘校區一部的VR課堂上,30余臺VR設備整齊擺放,小學生戴上VR眼鏡,拿起交互筆,直視電腦屏幕,開始了名為“紅色VR教育展館”的課程。

    “原來紅軍當年用過的武器是這樣的。”同學們轉動著手中的交互筆,360度翻轉駁殼槍、麻尾手榴彈等武器,好像就在眼前。

    這所學校屬于南昌市VR/AR新技術新媒體應用的第一批示范學校。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罗县| 集贤县| 邯郸县| 布尔津县| 师宗县| 林州市| 和平县| 定日县| 井陉县| 赤峰市| 青冈县| 古交市| 灵寿县| 西安市| 神木县| 彭州市| 古丈县| 睢宁县| 花莲县| 英德市| 林西县| 岑巩县| 静海县| 扎赉特旗| 凤翔县| 永昌县| 迭部县| 吉安县| 靖宇县| 浦县| 大城县| 五华县| 于田县| 松原市| 电白县| 兴业县| 波密县| 盐池县| 合阳县| 皋兰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