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明月新)3月14日,走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洋港鎮(zhèn)泉口村萬畝油茶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層層濃翠隨著山勢蜿蜒鋪展,村民們站在樹間除草、剪枝,驕陽下的油茶基地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村民陳雄飛在油茶基地剪枝 石教星/攝
“油茶樹能防止水土流失,油茶果榨出的食用油深受市場青睞,油茶果皮還是天然的有機肥。”泉口村黨支部書記陳迪強介紹。泉口村共413戶1756人,版圖面積22000畝,其中山場面積就占18000畝,昔日貧窮落戶的泉口村將產業(yè)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相結合,呼吁所有村民一起承包集體的山場。
2009年陽新縣以每畝300元的補貼鼓勵油茶種植戶,作為‘油茶之鄉(xiāng)’的泉口村,搶抓機遇積極組織全體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油茶產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走上了油茶產業(yè)發(fā)展的快車道,每年以千畝面積的遞增速度,現有新油茶6000余畝,老油茶4000余畝。
油茶的果實要經歷一年四季的孕育,足足在枝頭生長12個月,類似人類的‘懷胎十月’,其面臨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等一系列種植風險。為做好油產品深加工,村委會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了‘湖北泉口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500萬元。并于2017年被省林業(yè)廳授予‘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è)’稱號。
泉口村有600余年的種茶歷史,過去‘人種天養(yǎng)、廣種薄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為助推傳統(tǒng)低產老油茶增產增收,2023年初春,陽新縣油茶產業(yè)協(xié)會聘請專家為油茶樹‘把脈問診’,對低產油茶林嫁接換冠改造。
“我原來是在街上做生意的,看到村里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勢頭很好,也加入其中種植了一百多畝,但一直面臨產量低的問題,原來一棵樹只能榨3兩油,經過專家改良培育,現在一棵樹可以榨1斤油啦!”陳雄飛一邊剪枝一邊樂呵呵地說道。陳雄飛是油茶低產林改造的收益戶之一,油茶收入從改造前的每年9萬多元增加到20余萬元,嘗到甜頭后的他一天到晚跟著技術員后面“偷手藝”,逐步成為當地的種植大戶、技術能手和致富帶頭人。
陳敬生、陳敬林兩兄弟看到自己加工出來的油格外高興 石教星/攝
泉口村有了油產品深加工產業(yè),在外務工的村民都紛紛回到家鄉(xiāng)。“以前我們在外邊打零工,得知家鄉(xiāng)油產品加工缺人手,我們就選擇返鄉(xiāng)就業(yè),每個月平均工資5500,再加上自己也種植了20畝油茶,一年可以額外增收5萬元左右。”陳敬生、陳敬林兩兄弟,拿著固定工資,摘掉了貧困帽子,幸福指數不斷升高。
為了讓油茶樹成為村民們長期穩(wěn)定的綠色銀行,泉口村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還探索以“茶旅融合”模式,從油茶加工、營銷、旅游等方面著手,謀劃與“黃石天空之城”合作,注冊‘商標’打造大山深處的油茶品牌,做強‘一村一品’,做大陽新油茶產業(yè)的‘一壺油’。
泉口村茶油基地俯瞰圖 石教星/攝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