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創響荊楚·創新策源”2025年一季度媒體交流會在武漢市經開區舉行。當天組織媒體記者實地參觀蘿卜快跑汽車機器人智行谷、東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鑭主持會議并介紹全省一季度科技創新工作情況,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領導介紹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工作情況。
極目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全省科技創新工作一季度“開門紅”,截至2月底,全省財政科技支出71.65 億元、同比增長55.46%;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1033.48億元、同比增長40.52%,整體呈現開局快、起步穩、勢頭好的發展態勢。
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鑭介紹,一是全面推動武漢區域科創中心建設。深入貫徹中央科技委新一輪加強武漢區域科創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逐項細化形成重點任務分工和落實工作方案。推進實施光谷科創大走廊100項重點科創項目,持續做強“ 一城一廊 ”核心承載區。組織襄陽市、宜昌市制定省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和協同創新工作方案,加快打造“漢襄宜”科技創新“金三角 ”。啟動編制“十五五 ”武漢區域科創中心建設規劃,加強研究設計,描繪建設藍圖。
二是著力強化科技力量矩陣。積極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優化重組后的在鄂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44家。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設施建筑工程基本完工,3個國家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項目獲批、總金額3131.3萬元。推進實施湖北實驗室效能提升“十大行動”,取得國際首創8英寸硅基氮極性氮化鎵襯底、12英寸先進封裝工藝平臺通線等一批突破性成果。
三是加快推進有組織科研攻關。滾動推進“61020 ”全鏈條攻關,制定科技創新成果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部署成果培育、遴選、融合“ 三大行動 ”,推動攻克6項基礎研究難題、突破10項關鍵核心技術、產出20個標志性產品。深入開展基礎研究特區探索,給予長周期穩定支持。聚焦科技攻關精準支撐產業創新,完成激光、光通信、工業母機、合成生物等20個重點產業創新圖譜編制工作。以產業鏈專項方式啟動2025年省級科技計劃,明確集成電路、工業軟件、智能終端等32個重點領域年度攻關方向。
四是深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創供應鏈平臺擴容提質,上線高校專區,導入金融資源。目前,平臺已入駐企業6.7萬家,完成供需匹配超1.4萬項。在全省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出臺《湖北省概念驗證中心管理暫行辦法》,啟動科技成果轉化“融合惠轉”行動,持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卡點堵點。修訂出臺《湖北省創新型產業集群管理辦法》,強化產業集群動態管理。新認定(備案 )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眾創空間29家。
五是系統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強化省委科技委政策統籌,對200余項省級現行有效科技相關政策開展梳理評估。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會同教育部門啟動“71020”高校學科創新體系建設,支持7所左右高校進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10個省屬高校學科進入全國“雙一流”學科、面向“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每年培育建設20個特色優勢學科。會同省委組織部加快實施戰略人才力量“十百千萬”行動,著力培養和引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聚焦科技型企業輕資產融資需求,構建知識價值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出臺《湖北省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實施辦法》。
接下來,湖北省科技廳將錨定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目標,持續構建高能級創新格局、打造高層級科創平臺、推進高水平科研攻關、促進高質量成果轉化、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全力沖刺一季度“ 開門紅 ”、奮力跑好二季度“接力賽 ”,為服務全省支點建設注入更多科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