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2年全省營商環境考核評價中,武漢市漢陽區在全省99個縣市區中位列第一。讓政務服務更便捷、讓法治環境更公平,是漢陽11萬戶市場主體給出好評的關鍵。
在武漢市漢陽區政務服務中心,一家酒店因變更法人,需要同步更新衛生許可證。因為涉及二次供水和游泳池兩個事項,過去需要提交兩套材料,辦理兩張證,而現在“多證合一”,這家酒店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武漢漢陽區某酒店工作人員劉豐榕:“我們所持的原證也是兩張證,所以我們當時準備的資料也全部都是兩套,確實是意料之外。”
“多證合一”是漢陽區今年開年,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做出的新探索。
武漢漢陽區行政審批局社會類審批科負責人李永嬌:“直接在工商系統經濟科調取了他的一些原始材料,不需要群眾提交,做到了一個全面的減材料。”
向內,對事項、環節、手續做“減法”;向外,圍繞用戶體驗做“加法”。漢陽區打通轄區14家銀行78家網點,首創了“企業開辦+銀行云開戶”一體化服務新模式;為方便企業,在黃金口工業園區附近,建立了“西部政務服務中心”;為方便居民,把政務服務網接進“紅色驛站”,打造“家門口的政務服務中心”。
武漢漢陽區西部政務服務中心政務專員朱謙:“接下來會有一批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產業入駐我們園區,安排專人掃樓摸排企業需求。”
武漢漢陽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曾箏:“民生事項進一步地向街道、社區和小區的紅色驛站進行推廣,實現全區政務服務的無死角、全覆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漢陽區以用戶思維,為糾紛雙方尋求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幾年前,區內一家企業欠下巨額債務,20多位申請執行人訴至法院,可這家公司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僅剩空置的廠房和機器設備。如果變賣這些資產來強制執行,企業將面臨破產,于是,執行法院把空置的廠房和機器設備出租,用租金償還債務,累計為申請人執行到位1300余萬元。
武漢漢陽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員李湘瓊:“如果我們用以往傳統執行模式來執行的話,可能每個人(申請執行人)只能拿到10%,但是現在到目前為止,每個人(申請執行人)都拿到了30%。”
去年,漢陽區成功化解涉企糾紛5531起,涉案金額3.9億元,還創新打造了全省首個“知音律所大樓”和法治政府研究院,聚集更多法律機構,為轄區企業保駕護航。
武漢知音律所大樓運營負責人曹雪龍:“我們還在跟不同的律所在進行協商,包括了房地產、金融、行政甚至海事海商(等業務范圍),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務。”
武漢漢陽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樂:“法護萬企,給企業來一個法律體檢,對企業的司法需求提供一些精準服務,給企業帶來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一個依法辦事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