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1月,武漢·德國知名企業懇談會在第二屆進博會期間召開,確定武漢將在蔡甸區建設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武漢市蔡甸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經過3年建設,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的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吸引了以德資企業為龍頭的中外制造企業100多家,形成華中地區最大規模德資制造企業密集區,一座環境優良的中德國際產業園正在武漢西郊悄然崛起。
產業園區優勢明顯
位于蔡甸經濟開發區的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地理區位、交通網絡優勢明顯,5分鐘便可通達京港澳、滬蓉等國家高速公路干線,30分鐘可抵武漢城市中心、中歐班列(武漢)開行起點,50分鐘可達武漢市內三大高鐵火車站和天河國際機場。
圖為中德國際產業園 蔡甸區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園區周邊產業基礎良好。產業園區緊鄰國家級經開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周邊分布著東風本田、日產、神龍、通用、小鵬等9家整車企業、13個整車工廠、500多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格力、美的、海爾3大電器產業園。園區半徑20公里內的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則為企業開展出口加工及進口高端設備提供便利。
人才優勢突出。武漢是中國第三大科教文化中心,在校大學生數量超過100萬人。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周邊分布長江大學、江漢大學、武漢商學院等多所高校。德國萊茵科斯特公司與蔡甸區職業教育中心合作開辦“中德卓越技能班”已順利開班,將為中德國際產業園培養大批高素質產業人才。
高標準推進園區建設
蔡甸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落戶以來,該區始終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質建設、高質量招商、高效能服務,不斷完善中德常態化對接協調機制,聚力打造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重點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智能家居等四大產業。
根據規劃,中德國際產業園將在現有核心區2平方公里、在建區5平方公里的基礎上擴園提質,分兩期拓展10平方公里,形成一帶(常北大街經濟發展帶)一軸(中央景觀軸)一公園(常福城市森林公園),兩心(產業孵化核心、綜合服務中心)六區(智能裝備產業區、智能網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區、智能家居產業區、智慧物流產業區、綜合配套服務區)總體格局。
京港澳、滬蓉等國家高速公路在蔡甸交匯 蔡甸區委宣傳部供圖
目前,產業園出臺了《中德國際產業園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對落戶的德資企業,從土地、廠房、落戶、固定資產投資、金融、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在全市率先實行“凈地”掛牌、“標準地”出讓、建設“標準廠房”,為企業提供“窗口集中辦理+上門幫辦代辦”服務,基本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大幅提升營商環境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水平。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
據介紹,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誕生以來,得到中德雙方、湖北省暨武漢市高度重視,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推介活動,其對外影響力不斷擴大。
其中,今年7月,“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規劃建設交流會”在中德國際產業園企業之家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德國海外商會聯盟、德國歐博邁亞、德國菲爾斯等10個合作項目簽約,一批德資知名企業的研發中心、華中基地將相繼落戶中德產業園。
目前,園區已落戶企業100多家,產業規模初具雛形。未來五年,園區將在引項目、強功能、優服務上下足功夫,集聚規上工業企業200家以上,工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發展能級。
產業合作前景廣闊
“中德在武漢進行產業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廣闊前景。”武漢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與德國交往已有100多年歷史,雙方經貿往來日益密切,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目前,武漢匯聚德資企業100多家,其中18家來自德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德國杜伊斯堡市和不來梅州先后分別與武漢結為了國際友好城市和國際友好交流城市。
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企業之家(資料圖) 蔡甸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隨著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在武漢疊加,同時作為“一帶一路”、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核心節點城市,武漢市憑借良好的地理區位、產業基礎、科教人才、投資環境、生態環境等優勢,受到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青睞。
此前落戶蔡甸的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是兩國政府間最大合作項目,旨在打造一座中法合作之城、低碳示范之城、產業創新之城、生態宜居之城,已吸引大批項目入駐,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