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武漢網站>武漢風情
    15年后武漢將成“幸福宜居地” 防澇標準提高10倍
    2018-01-21 10:19:20   來源:楚天金報

    1.jpg

      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2000米見水,15分鐘社區(qū)生活全覆蓋……昨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guī)劃局官方微信公布武漢市政府關于“2030城市總體規(guī)劃、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綜合交通規(guī)劃”指導意見。15年后,武漢將成為“都市的中心、開放的高地,幸福的宜居城市”。

      未來武漢將是世界城市

      啟動編制的2030年“總體規(guī)劃”(城市總體規(guī)劃、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和綜合交通規(guī)劃)是武漢市關于“2020年近期—2030年中長期—2049年遠景”的頂層設計體系。

      指導意見明確了武漢2030年的發(fā)展目標:成熟的國家中心城市,之后20年邁向世界城市。為此需要具備更具競爭力的城市發(fā)展動力、需要成長為更睿智增長的大都市區(qū)、需要成為有魅力的濱水文化城、需要增強更國際化的開放功能、需要建設更綠色安全的宜居環(huán)境。

      適時建設第二機場

      未來15年,武漢市政府擬落實大學之城、“光谷”和“車都”升級版、“創(chuàng)谷”、城市合伙人、天使之城、智慧城市等已“動念”的計劃。

      未來城市的格局、空間、定位、環(huán)境、建設依稀可見——

      交通樞紐:適時建設武漢第二機場,構建武漢城市圈國際樞紐機場體系;加快形成“兩縱、兩橫、兩連”12個方向的“米”字形放射狀高鐵網;構建內陸最大的“鐵水公空”多式聯運中心;全方位加強交通、產業(yè)、空間對接,建成中國最大的“內陸港”。

      生活保障:公交優(yōu)先,建設“地鐵城市+慢行城市”,打造1小時交通圈;營造多樣性濱水公共綠化空間,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2000米見水;推廣街區(qū)制,實現“15分鐘社區(qū)生活圈”全覆蓋;大力發(fā)展“醫(yī)養(yǎng)結合”,探索“互聯網+居家養(yǎng)老”新模式;提升城市防澇安全能力,防澇標準由5年—10年提高到50年—100年;構建現代高效信息網絡,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苗栗市| 东辽县| 新津县| 宿州市| 渭源县| 南阳市| 苗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武山县| 襄樊市| 同仁县| 瑞丽市| 商洛市| 米脂县| 丰都县| 东兴市| 安庆市| 高平市| 修文县| 宜昌市| 宁河县| 合作市| 江门市| 唐山市| 嘉鱼县| 鸡泽县| 揭西县| 利辛县| 海丰县| 德令哈市| 临泉县| 清新县| 开江县| 武山县| 府谷县| 屏东县| 石林| 伽师县| 平安县| 卓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