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武漢網站>武漢風情
    武漢中山大道將成武漢最美林蔭路
    2018-01-21 10:19:14   來源:楚天金報

      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年底將開街,記者昨從武漢市園林部門了解到,目前4.7公里改造路段綠化和保護工程正有序展開。全線除新栽900多棵樹木外,其余200余棵樹木均為改造前老樹的原址保留,大樹總數將達千棵。屆時,“新妝”亮相的中山大道將成為武漢最美林蔭路。

    1.jpg

      樹木逐棵“體檢”

      改造前老樹保留近八成

      “這一排樹你看著熟悉嗎?都是改造前中山大道上的老樹,全都原址保留了。”武漢市園林建筑規劃設計院規劃分院劉凱敏是中山大道綠化景觀設計的主要參與者。記者昨日跟他一起,沿著一元路、蔡鍔路、車站路一路慢行,視線里臨街的老法桐高大氣派、枝繁葉茂,在此次中山大道改造中,它們頑強地留存了下來。據了解,這一帶的法桐樹齡,普遍都在20-30年,是武漢街頭不可多得的可以成蔭的大樹。像這樣的老樹,此次中山大道改造中,保留了近八成,總數200余棵。

      武漢市園林與林業局綠化建設處負責人透露,中山大道改造前,園林部門對4.7公里改造路段上的每一棵大樹都進行了拍照定位存檔,當時樹木近300棵。之后逐棵“體檢”,依據兩大標準來判定是否保留。一是樹木當前“健康”狀況以及預判未來3-5年的生長態勢,有無病蟲害等。“健康”狀況差的不留;二是看其是否對交通造成影響、與周邊規劃環境風貌是否適配,實在太礙事或完全沒法將就的就要淘汰。

      投資接近兩億

      為保50年老樹改廣場規劃

      “看到這棵樹,我第一直覺就是把它留下。”劉凱敏說的是一株約50年樹齡的法桐,它佇立在中山大道南京路口的武漢美術館前廣場正中,也是被留下的八成老樹中的一棵。

      由于這棵樹的位置相對于美術館的中軸線來說有點偏移,為將它留下,劉凱敏等設計人員將原本規劃的廣場草坪面積擴大,將這棵老樹“放置”在草坪中,讓其顯得不那么突兀,也使得廣場改變了原本設計的中軸對稱平衡效果,呈現出一種不對稱的美。

      以前的一元路到南京路沿線,不少人行道的寬度很窄,大樹無處落地。而開街后,讓路于人、讓路于樹的情景在中山大道上隨處可見。在中山大道黎黃陂路口一段,一排畫廊門前,以前僅有1.5米寬的人行道,而今不僅擴寬到3.5米,還一改以前光禿禿的樣子,種下了一排法桐樹。

      武漢地產集團市政工程部中山大道項目現場負責人黃永華透露,為給中山大道綠樹增量,人行道擴寬和管線入地是常用的兩大辦法。黃永華說,施工中采用了兩種辦法讓路,一是平移,即在面積寬裕的路面橫向設置管線;二是豎移,即將管線往地下更深處“扎猛子”,一般是地面下3米,有的最深處達到了近8米。據了解,中山大道上管線入地投資目前近兩億,已超過當前改造主體的投入金額。

      綠化完成過半

      法桐唱主角搭配銀杏桂花

      據了解,改造后的中山大道計劃新增911棵行道樹,開街后行道樹總量將超1000棵。樹種以法桐為主,但還有銀杏、桂花、紅楓、紅葉石楠、樟樹等適合武漢氣候和環境的鄉土樹種夾雜其中。截至昨日,中山大道改造路段中非地鐵區域綠化已完成40%,東段即一元路至大智路段綠化工程已過半。

      劉凱敏說,一方面原本的老樹許多都是法桐,多年的生長證明該樹種十分適合該路段的環境。此外法桐葉片較大,枝葉繁茂,夏季是道路遮陽、降溫的好幫手,現在解放公園路以及青山的許多林蔭路都是法桐“搭建”的。今后中山大道作為一條步行為主的商業街,有樹成蔭很有必要。另一方面,法桐枝干較高且是落葉樹種,冬秋落葉,能讓中山大道臨街整體的建筑立面露出來,改變一年四季一成不變的視覺感受,突出商業氛圍。劉凱敏說:“2-3年的養護成長期后,以法桐為主角的中山大道綠化,千棵行道樹將呈現華蓋如蔭的茂盛景象,中山大道將成為武漢最美的林蔭路。”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丹凤县| 荆州市| 吉首市| 滨海县| 永德县| 北京市| 珠海市| 马边| 星子县| 秦安县| 平谷区| 邢台县| 吉林省| 晋宁县| 金沙县| 改则县| 左贡县| 金堂县| 高州市| 义乌市| 清苑县| 策勒县| 威远县| 集贤县| 长白| 桐柏县| 抚顺县| 雅安市| 怀仁县| 巴中市| 沧源| 栾川县| 达孜县| 长岭县| 德州市| 称多县| 南投市| 阳城县| 苏尼特左旗|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