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天門網站>社會新聞
    沖不走的“菊花情”
    2018-01-21 10:59:31   來源:天門網

      眼下,行走在蔣場鎮賀灣村通村公路上,田間綠油油的菊花苗盡收眼底。“今年的菊文化節應該有戲可唱了。”站在田頭,鎮農辦主任張本虎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6至7月的暴雨和洪災讓蔣場菊花損失摻重,9800畝菊花,受災面積超過5000畝,3000多畝絕收……這次災害,也給正在籌備中的菊文化節帶來了沉重打擊。

      洪災過后,蔣場鎮迅速組織生產自救,圍繞菊花的抗災救災工作也隨之展開。

      錦天富硒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該鎮今年成立的一家合作社,負責核心區的菊花種植,種植面積700多畝,受暴雨和澇災影響,合作社受損面積超過三分之二。

      農時已過,菊花苗從哪里來?合作社負責人萬安雄說,合作社將還沒受損的菊花打頂后進行補種,補種200多畝。同時,鎮農辦從荊州監利等地緊急調運菊花苗,進行填補。

      熊東海是李場村10組村民,68歲的他幾乎種了一輩子棉花。2014年,棉花收儲政策改變后,棉價一落千丈,于是開始改種菊花和黃豆。

      老熊家中有7畝多地,2014年開始至今,他已經連續種植了3年。2014年,他試種的1畝菊花投入400多元,毛收入過7000元,比6畝黃豆收入加起來還多。“今后肯定會逐步擴大種植面積。”老熊說。

      目前,該鎮已經完成搶種補種菊花400多畝。張本虎說,現有菊花面積6000多畝,不會影響菊文化節的舉辦。如今,圍繞菊花,該鎮在生產種植、加工銷售上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菊花種產銷的格局初步形成。

      該鎮負責人說,大災之年,堅持辦菊文化節,是為了兌現先前的承諾,更彰顯了全鎮干群抗災救災、克難奮進的決心。從長遠來看,對推動全鎮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對特色產業、旅游文化、工業經濟發展都大有助益。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绵竹市| 南郑县| 福泉市| 常德市| 临漳县| 金华市| 衡南县| 嘉义县| 新河县| 沂水县| 寿宁县| 天峨县| 东安县| 宁远县| 丹江口市| 六盘水市| 班戈县| 永平县| 洛隆县| 大冶市| 西平县| 顺义区| 黔东| 沾益县| 通江县| 象山县| 平泉县| 浦县| 平阳县| 呈贡县| 阳泉市| 高要市| 甘肃省| 大余县| 靖西县| 曲麻莱县| 长岭县| 台前县| 美姑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