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暑期檔在一片喧囂中逐漸落幕,相比去年市場表現相對冷靜,票房增幅創近9年新低。
暑期檔是每年最熱門的檔期,尤其是去年暑期檔的盛況讓不少人記憶猶新,這也造成了今年暑期檔電影扎堆上映,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票房排在前幾位的影片背后幾大在線票務平臺(貓眼電影、微影時代(微票兒+格瓦拉)、百度糯米、淘寶電影)的身影格外引人矚目。目前暑期檔票房最高的影片《盜墓筆記》和近期口碑發酵的《我們誕生在中國》背后的聯合發行方就有微影時代的影子。
在線票務平臺也因此進入了下半場的深水區:從以前的線上票務服務方,到“票補大戰”,再到涉足上游內容發行,成為電影背后的聯合出品方,今年暑期檔大戰的背后,其實是在線票務的內容爭奪戰。
暑期檔即將落幕,我們不妨來盤點一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背后,各大票務平臺得失如何?
1.暑期檔微影占據半壁江山
2015年開始,中國主要第三方在線票務平臺已經開始全面參與電影投資、營銷發行、影院服務、衍生品銷售和版權運營等多個環節。其中參與電影投資和營銷發行是互聯網電商平臺依據自身優勢更愿意也更擅長發展的領域。
據藝恩網整理的數據表示,2016年上半年上映的國產片票房TOP20影片中,有電影在線票務平臺(O2O)參與出品或發行的影片有16部,其中多部影片由三家票務平臺共同參與。
其中微影時代(微票兒+格瓦拉)參與出品和發行18部國產影片,參與影片數量最多,總票房最高,累計票房達67.9億,而同期淘票票和糯米電影只有8部、貓眼電影有7部,是增速最快的娛樂票務平臺。
在增速漸緩的暑期檔,微影時代依舊保持著積極的的勢頭沒有改變。聯合出品、聯合發行影片共計17部,是合作影片數最多的在線票務平臺,其中7部影片票房過億,截至目前共貢獻票房超45億,占據大盤總票房五成之上,成為幾大在線選座領域平臺的最大贏家。
2.“票補”降溫后,在線票務平臺進入2.0時代?
票房增速放慢,市場競爭卻在加速,這個現象在線上票務行業尤其明顯。第三方線上售票平臺在幾年時間里完成了從電影門外漢到產業鏈不可或缺的角色蛻變。
業務相近的票務平臺之間通過“票補”等手段,經過激烈的市場份額、新用戶的爭奪,隨著市場格局的逐漸明朗化再現票務平臺逐漸進入2.0時代,票補的性價比已經大大降低,“全鏈路滲透、泛娛樂平臺化、社交化”成為2.0時代的三大特征。
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看似相像的產品背后是各家完全不同的商業邏輯。今年暑期檔不改勢頭積極投資電影項目的微影時代對自己的定位就不局限于電影,而是基于移動社交的電影、演出、體育等泛娛樂營銷與發行平臺,旗下業務包括演出票、體育賽事、演唱會等票務銷售,以及利用投資布局深度產業鏈,更涉足大數據業務。
微影旗下的移動票務平臺“微票兒”擁有三大購票入口,包括微信錢包“電影演出賽事”、QQ錢包“電影演出票”和“微票兒”APP,依托騰訊以社交為核心的宣發體系讓微影時代在今年的暑期檔脫穎而出。
一旦電影票結束價格戰,需要創造更多的觀影價值,才能吸引到更多用戶。微影微票兒面向深度的電影消費者,有社區、資訊,偏重于內容消費和社交,掌握微信錢包入口、QQ錢包入口、微票兒APP三大入口,進入常用社交軟件中大大的增加了影片的有效曝光率和轉化率,另有格瓦拉APP增加影片曝光,《我們誕生在中國》為格瓦拉“新·放映”合作影片,格瓦拉通過召集資深影迷的試片交流,充分調動核心影迷的觀影情緒,在全國電影市場重鎮助力影片口碑發酵、擴散。微影時代自由的平臺整合能力是其宣發體系中最基本的部分。
微影時代是騰訊眾創空間“雙百計劃”中第一家市值破10億美元的企業,騰訊平臺額資源整合能力為其保駕護航,從QQ入口可以進行發布會直播,有效聚集粉絲人群;暑期檔影片上映時,QQ錢包開展“周五約票日”暑期檔特別活動,推出影片推薦、優惠購票等線上活動,為影片持續曝光。如每周五至周日,新用戶可減至9.9元,老用戶可減至14.9元等,影院范圍涵蓋全國3000家以上;與騰訊游戲進行“影游聯動”,游戲中贈送觀影紅包、游戲紅包,有效增加影片的曝光,將騰訊社交資源發揮到極致。
微票兒一方面整合優質的稀缺內容資源,通過在線票務緊密連接用戶,另一方面則利用資本鏈接實現泛娛樂產業的深度布局,整合外部資源為影視宣發增加更多曝光渠道,與去哪兒網、蘑菇街、懶人聽說、優酷視頻等眾多品牌展開合作,全力助推《盜墓筆記》,為影片帶來大量影片曝光的同時,持續增強影片熱度,此外,掃碼即刻優惠購票的形式,大大提升票房轉化的效率。
最關鍵的微影時代自有成熟的宣發團隊,并且對外投資公司,強化了整體的宣發體系。試映、路演、同IP演唱會、地推、AR互動、視頻網站貼片、映前廣告多方面營銷,微影投資的投資的靈思傳奇,去年一起成就了《大圣歸來》,今年微影時代聯合發行的《盜墓筆記》、《我們誕生在中國》,均由靈思傳奇負責。
完整有效的宣發體系能夠進一步依靠優質電影項目實現票務平臺拉新目標、鞏固或擴大市場占有率,在今年資本市場大環境整體遇冷之后,微影想要通過電影發行項目數量和票房增長來拓展票務收入之外的收入增長點。
3.IP+粉絲運營,助力“類型電影”口碑逆襲
各票務平臺的競爭激烈,光賣票賺不到錢,需要尋找到產生更多價值的地方,像全鏈路滲透、向泛娛樂平臺布局是各大平臺積極尋求的出路。微影時代聲稱要往電影產業的更上游走,去占領電影行業的核心資源,也就是電影制作和IP資源。
在電影市場,微票兒通過IP開發、投資出品、移動營銷、互聯網發行等方式,深度參與到整個產業鏈中:不僅擁有朋友圈文娛類廣告代理的巨大渠道資源,還獲得多個騰訊大電影IP、300個上海美影廠IP以及多家影業公司戰略合作的優質內容資源。
在整個暑期檔微影時代通過強大的IP+粉絲運營能力嶄露頭角,推出的“星直播”抓住了時下流行的模式,有效聚集粉絲人群和粉絲互動性,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運用了不同的策略,根據微影數據研究院的大數據分析支持,為《致青春2》投放微影時代有史以來“最猛”朋友圈廣告,輻射全國1.2億女性觀眾群體,精準觸達影片潛在用戶;為做好三四線城市市場下沉,微票兒在多城舉辦影片試映,活動當天創造了超高上座率,為影院排片增加了信心。影片上映前十天,排片就已突破了一萬場。影片最終的票房收入為3.37億,超過了3.2億的保底金額。
近期陸川的《我們誕生在中國》沒有明星加持,在微影的運營下走口碑路線,以不到2%的排片實現了超過30%的上座率,截止到目前票房已經突破5759萬。而“口碑+線下”雙引擎的營銷方式,也是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殺出重圍的利器。
影片曝光量大增和獲得口碑發酵后帶來的票務增長又為票務平臺帶來大數據基礎,反過來有依據大數據來進行分析,應用于制宣發的每一個過程。以“大數據+社交+粉絲”三大矩陣為基礎,微影時代已經在“在線票務”的內容爭奪戰中,已經斬獲了暑期檔的半壁江山。
接下來的中秋和國慶檔,經歷了暑期檔的慘淡后背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在三大票務平臺的“三國殺”混戰中,誰會第一個撞線?
今日湖北網綜合 編輯 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