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體量相當、發展階段相同,作為中西部兩個強市,成都、武漢互相“對標”已成常態。
據《支點》記者了解,武漢市統計局每季度都會將武漢與成都的經濟數據進行對比;而成都市發改委的內部記事板上,也有武漢市的每季度經濟數據。
不過,相對成都、重慶多年來剪不斷理還亂的競合關系,武漢與成都因距離較遠,經濟交流其實并不充分。相較之下,更多的是互相學習與借鑒。
“宏觀排名不必太上心”
“10多年前,大家就喜歡把兩個城市比來比去,主要原因是經濟體量相當?!焙笔〗y計局副局長葉青對《支點》記者說。
葉青表示,每次一到歲末年初或季節交替之際,地方經濟統計數據出來后,官方內部會議及地方媒體報道中,都會把兩個城市的經濟數據列出來討論。
“兩個城市的年經濟總量差距不超過200億元,你追我趕很正常,一兩個大項目投產就能改變位次?!比~青說。
武漢市統計局的一位官員也向《支點》記者表示,每季度統計局都會將武漢與其他副省級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對標分析,而成都是重點對標城市。
GDP排名,是最常見的對標方式。
2008年,武漢因東風本田和富士康投產,GDP超越成都。之后,成都亦發力汽車制造和電子信息,先后引進一汽豐田、一汽大眾、富士康、仁寶、緯創等5大項目,于2011年實現了對武漢的超越。
2014年,兩市GDP均突破萬億元大關,武漢以12.88億元的微弱優勢超過成都。2015年,武漢依舊保持了這一格局,GDP又高于成都100多億元。
不過,今年兩市的排名可能會有所變動。
今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四川省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一時間,“成都2016年GDP肯定要超過武漢”的觀點在微博中廣為流傳。
上述武漢市統計局的官員也持同樣看法,“今年成都GDP預計會超過武漢,但這并不是經濟發展的問題,是行政區劃導致的?!?/p>
這的確是一個原因。但《支點》記者發現,今年前三季度成都GDP為8598億元,即便去掉簡陽的314.49億元,也依然高出武漢同期數據。
當然,這種城市之間的比較并非僅限于GDP。武漢市統計局的對標口徑中,固定資產投資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2015年,武漢固定資產投資總量達7725億元,超過成都的7006億元,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名,投資增速達10.3%,超過成都4.5個百分點。
今年,武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下滑,前三季度為5399.16億元。成都卻與之相反,前三季度達6255.8億元,反超武漢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一位。
“因此,宏觀排名其實不必太上心。”武漢市社科研究機構一位研究員對《支點》記者說。
房價對比凸顯武漢優勢
該研究員曾承接過對比分析武漢與成都城市經濟發展狀況的相關課題。在他看來,房價在某種意義上比宏觀數據更能說明城市實力。
“由于房價這個話題比較敏感,因此官方研究很少用這個指標。但從現實出發,房價是城市競爭力的一大體現,從中能讀出很多內容。”該研究員說。
美食、美女、歷史、文化及適宜的氣候,使成都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2015年,成都人口凈流入達244.38萬人,常住人口1404萬人;同期武漢人口凈流入約230萬人,常住人口為1060.77萬人。
然而,在經濟增長與人口流入雙重因素疊加下,成都房價卻一直低于武漢。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9月份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中,武漢比去年同期增長21.3%,成都為7.2%;二手住宅分類價格指數中,武漢增幅19%,成都為5.6%。
中國房價行情平臺數據顯示,武漢10月住宅新樓盤房價概況為11475元/平方米,二手房為14251元/平方米。同期,成都分別為7760元/平方米與9058元/平方米。
武漢房價貴,賣得卻更火。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商品房銷售額1899.1億元,武漢市商品房銷售額達2265.14億元。
為何會出現這種差距?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吳克曾在武漢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向《支點》記者表示,這一現象要放在省級層面思考。
與湖北“一主兩副”的格局不同,四川的城市集中度很高,除成都外其他都是中小城市,全省人口、產業、資本、技術、信息與人才向成都高度集中。
今年上半年,成都GDP為5590.18億元,省內第二位的綿陽為877.43億元。同期,武漢GDP為5345.87億元,省內第二、三位的宜昌、襄陽都超過1500億元。
“省會城市的房價,往往與省內其他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與成都相比,武漢與周邊城市在資源互補、產業分工協作方面更健康。”吳克說。
前文提及的研究員則表示,成都房價不如武漢的另一原因是水資源。
武漢市總面積為8596.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217.6平方公里。而成都市總面積為1212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僅700多平方公里。
水資源,一方面與城市居住環境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價。另一方面,水資源的承載力也決定了一座城市人口的可能規模。
上述研究員告訴記者,10多年前有位美國學者,將中國武漢、上海列為世界未來十大超級城市,強調水資源是武漢最大優勢之一,“相對于中國70%的城市,這是一個難以復制的條件。”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主持編寫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對武漢的評價也包括“淡水資源豐富,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边@正是武漢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所獨有的條件。
在這一報告中,武漢城市競爭力位列全國第12位,成都位列第15位。
成都城市營銷值得借鑒
實際上,近些年與武漢GDP相近的城市不只成都一個,為何大眾普遍熱衷與成都比較而非其他城市呢?官方交流密切,彼此互相了解,也是一大原因。
在上述研究員看來,“開放”是兩個城市的統一調性。兩個城市不像一些大都市那樣排外,生活成本低,都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
“不過,相對位于華中地區的湖北,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開放窗口,更易于將這種調性轉變為經濟價值。”上述研究員說。
數據能說明一些問題。
2015年,武漢市進出口總值1750.6億元,外貿依存度為15.4%;而成都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超過2500億元,外貿依存度為22.7%。
今年1-7月,成都世界500強總數達278家,500強數量、投資額和行業領域位于中西部之首。
成都在招商引資、擴大開放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對外開放離不開城市營銷,成都以舉辦高端會議為代表的會展營銷做得有聲有色。
會展涉及交通、醫療、安保等多個部門。為有效推進會展產業發展,成都在2010年率先在副省級城市中為會展業設立政府職能部門——成都市博覽局。
目前,成都市博覽局已有80余人辦公,有效推進了地方會展產業發展。成都近五年平均每年舉辦大型會展100場以上,成都財富全球論壇、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高端會議活動,都吸引了大量政壇領袖和世界500強企業聚集成都。
會展的爭取和策劃很關鍵,具體執行時的誠意同樣重要。
軟銀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伙人閻焱曾向《支點》記者表示,不少地方舉辦會議或論壇,領導人都是掐著點趕到,聽10分鐘后就離開,“但成都不同,出席領導人往往會與企業家充分交流,聽滿全場是常有的事。”
吳克建議武漢參考成都做法,設立武漢市博覽局,推動會展產業發展——既能提升武漢的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吸引外商投資。
“成都是‘會議之都’,武漢則有希望打造‘展覽之都’。”吳克表示,武漢在物流方面更為發達,能創造出一批國際化展覽品牌,做大城市營銷。
誰是中西部“雙創”第一城
創新創業是激發經濟活力、推動城市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外界對武漢、成都的比較也體現在這個方面。
互聯網創業大潮中,二線城市創業的一大難題是缺少龍頭互聯網企業帶動,也缺乏高端人才。城市人才結構,對創新創業有重要影響。
從兩個城市產業結構對比看,今年前三季度,成都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4.3:42.2:53.5,武漢結構比約在3.1:42.9:54。從產業結構來看,武漢更加合理。
從人才和科研優勢看,武漢也更具優勢。
目前,武漢共有普通高等院校83所,包括7所211院校。成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6所,包括4所211院校。武漢的問題在于一些畢業生不愿留漢,不少武漢本土的互聯網企業反映,本地難以找到所需的中高端應用型人才。不過,近些年這種現象正在發生變化,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回流武漢。
在新增市場主體數量方面,成都則比武漢高出不少。
這樣一組數據,或能說明成都人的創業熱情: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含個體、企業)15.03萬戶。而武漢,上半年這一數字為6.64萬戶。
“單純看新增市場主體數量,成都創新創業的活躍度比武漢更高一些?!比~青說。
不過,前文提及的研究員對此有不同觀點。
“創新創業不能光看企業數量,還要看是否能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增長極。我們一談北京就必談中關村,談論上海必談張江,談到武漢就會提光谷。相比之下,成都高新區并未形成太強影響力。”上述研究員說。
2015年,東湖高新區GDP為1709.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2129億元。成都高新區GDP1277.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824.5億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武漢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5386.9億元,超過成都的5381.35億元。
當然,當下創新創業大潮仍在波濤洶涌。只有大潮退去,兩個城市還能留下多少優質項目,才能真正判斷誰是中西部創新創業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