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武漢網(wǎng)站>武漢幻燈片
    武漢發(fā)生特大洪水不怕 我們身邊還有正能量
    2018-01-21 10:18:01   來源:楚天金報

    1.jpg

    圖為:背人哥

    2.jpg

    圖為:游泳哥

    4.jpg

    圖為:堅守哥

    4.jpg

    圖為:排障姐

    6.jpg

    圖為:趟水姐

      洪水無情人有情。7月6日,武漢洪水圍城,市民出行遇阻,可是,就是在這樣的困難時刻,一個個平凡但卻令人感動的面孔,在我們的身邊,用自己無私的行動寫出一個大寫的愛字。

      一早上背50多位市民“過河”

      “這種時候,男人就是要沖在前頭”

      7月6日一大早,解放大道永清街人行天橋下橋處,漬水很深。而武漢市園林局門前,一段50多米長的路段地勢低洼,漬水深度達到人的腰部,一般人都不敢輕易涉足。而這50多米路,昨天也成了諶銘的“負重訓練場”。

      諶銘身高一米八,是江岸區(qū)勞動街城管執(zhí)法中隊的一名城管隊員,“昨晚雨下得兇,我早上6點多就跟隊長一起出來查路,看到永清街天橋這邊聚了一些市民”。了解得知,這些人里不少都是趕早來永清街的一家中醫(yī)診所掛號看病的,還有一些上班族和學生,在永清街車站那里進退不得,看到漬水深度,都傻了。

      沒啥說的,諶銘直接走到一名老人面前:“婆婆,你去哪,我背你過去。”聽到婆婆說要過橋,他彎下腰:“上來,我背你。”這一背,他就整整背了一上午,同事粗略地算了一下,他幾乎背了50多人,或送到天橋下,或送到未漬水的路口。有時候是“單程放空”,有時候是來回都背。

      一位年近60歲的婆婆臨走拉著諶銘問他姓什么,諶銘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姓諶(城),叫城管。”

      4個多小時的“負重”,即便是當過兵的諶銘,也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但諶銘說:“這種時候,男人就是要沖在前頭。”

      水中推出近80臺小車

      “再也不想嘗這種味道的水了”

      每次武漢城市漬水,除了看海,人們常說這水都可以游泳了,但真的能游嗎?是的,這次真的有人游。7月6日一早,武昌城管特勤隊80后黨員王海山就帶著他的隊員“劈波斬浪”游進了靜安路,清查沿路井蓋,進行交通疏導。一天下來,手腫了腳破了都不是最難過的,因為游泳,難免嘴巴嗆水,他感慨道:“實在是不愿再嘗這種味道的水了。”


      7月6日早上4點,由于雨勢持續(xù)增大,武昌區(qū)各涵洞積水嚴重影響通行。上午5點,王海山帶領隊員來到靜安路,將攔在路中的欄桿搬離,指導車輛在該地調(diào)頭繞行。“最擔心的還是井蓋子。”王海山一共帶了8位隊員,將整條街上20多個窨井口全部做好了警示(如左圖)。

      弄好了井蓋子,王海山開始處理沿路停放被水泡了的車。此時已經(jīng)是上午快8點了,在水里泡了兩個小時。“水太深,游比走還要快,也省力,大家沒多想,趟水的地方就各種泳姿游過去。”而此時可以看到,積水渾濁,可以說水面上和水里什么東西都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嗆了幾口水,“味道實在不咋地,不想回憶”。到后來,全身濕透的隊員們,干脆脫掉外衣,光著膀子游泳、趟水。一天下來,近80臺小車被他們一輛輛地從積水里推了出來。

      巡堤18小時站好最后一班崗

      “不能在這最后時間里出半點失誤”

      “我今天滿60歲了,明天我就退休了。”前日,剛好滿60歲的老民警袁先鋒在新洲倒水河堤壩站崗18小時,結束他20年從警生涯。

      1956年7月5日出生的袁先鋒在新洲區(qū)公安分局交通巡邏民警大隊工作。5日晚上,袁先鋒跟往常一樣,打著手電筒來到倒水河北邊陽邏執(zhí)勤崗(如左圖)。這塊地方他很熟悉,1日晚上開始,他每天在此至少站崗8個小時。

      這晚雨特別大,袁先鋒打著手電筒仔細巡堤了兩遍才放心。晚上10點,雨越下越大,河水暴漲,袁先鋒穿著雨衣就沖了出去。“我今天滿60歲,過了今天,就沒機會巡堤了。我不能在這最后時間里出半點失誤。”他說。同事被他的話感動,一起參加巡堤。

      凌晨4點,袁先鋒交班回家。可剛休息兩小時,他被雷聲驚醒。屋外雷雨交加,他又趕回執(zhí)勤地點,和同事一起將深水中的小車一輛輛推出來。又冒著瓢潑大雨,摸索找到下水井口,抬起井蓋,站在水中指揮車輛繞過井口。直至16時,積水退去,他始終立在井口邊,像一根標桿,指引著來來去去的車輛。這最后一班崗,他在崗18小時。

      徒手搬起30斤重護欄

      “只要大家盡力,難關總會過去”

      昨日的全城漬水,不少人都在用自己的義舉感動著這個城市。不足90斤的體重,身高1.5米的小個子,公交女司機楊寶鳳趟水沿著道路走,徒手搬開擋在路邊的“攔路虎”。

      楊寶鳳是一名215路的公交車司機,一大早得知自己所開的線路停運了,“群里面說很多地方都被水淹了,要是其他線路在運營過程中遇到路障就不好了”。于是她趕忙出門,趟水來到友誼大道,“我看到路邊有倒下的金屬物露出了尖尖角,順著摸過去,原來是倒下的防護欄。”楊寶鳳決定扶起這些“攔路虎”,于是這個不足90斤,身高1.5米的小個子試著搬起近30斤重的防護欄(如上圖),“但是沒想到防護欄的重量超出了預想,于是干脆將傘甩到一邊,這才搬起”。

      就這樣,楊寶風沿著防護欄繼續(xù)行走,見到倒下的就搬起,一直走到友誼大道的112街坊站點路段,“不論多么困難,只要大家都盡力,難關總會過去的”。

      穿救生衣步行上班

      “我游也要游到醫(yī)院去”

      昨日,一位年輕姑娘穿著救生衣,在水中“跋涉”的照片(如上圖),刷爆朋友圈。經(jīng)過多方打聽,記者聯(lián)系到,這位護士是省婦幼保健院兒童重癥醫(yī)學科的護士劉萍,家住珞南街四眼井社區(qū)。

      劉萍所在的小區(qū)積水嚴重,一樓全部都淹水至窗口。6日早上,她趟水出發(fā)去上班,看她瘦小的身影走得跌跌撞撞,從居委會歸來的鄰居好奇:“這么大的雨,你要去哪里?”得知她還要上班,鄰居忙把剛領到的救生衣借給她。“我們科里都是重病的孩子,離不開醫(yī)生護士,我想著,自己離醫(yī)院大概半個小時路程,游也要游到科室去。”劉萍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還有些不好意思:“我這真的不算什么,我們還有不少同事走了三四個小時來上班。”

    今日湖北網(wǎng) 編輯李端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台县| 百色市| 玉门市| 青铜峡市| 江华| 右玉县| 马山县| 镇雄县| 兴安盟| 金华市| 营口市| 竹北市| 沧源| 嘉定区| 黔东| 青冈县| 周至县| 永和县| 松滋市| 邯郸县| 鸡东县| 井研县| 龙胜| 太湖县| 古田县| 堆龙德庆县| 南丹县| 合水县| 庆城县| 乌鲁木齐县| 慈溪市| 沙洋县| 商丘市| 平阴县| 福建省| 交城县| 双桥区| 邹平县| 二手房| 凯里市|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