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以“支部主導、農民自愿、依法組建、規范運行、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為基本原則,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關鍵點”和“重頭戲”,第一批重點打造陸咀村黨支部領辦荸薺生產經營型合作社和新博村黨支部領辦黃酒生產服務型合作社兩個試點單位,推動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破題起勢,開啟鄉村振興“加速度”。
同時,六指街創新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充分發揮了支部的引領作用,切實豐富了基層黨建內涵,真正實現黨建強街、經濟富村、道德潤民,為實現村集體和農戶“雙增收”,打造“大美濱湖新鎮、和諧富裕六指”提供了組織保證。
據了解,六指街下轄58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9.8萬人,街域面積有227.8平方公里,南部濱湖地區為沖積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物產豐富,蘊含著濃郁的鄉土特色與風物格致,最適宜發展種養殖農業以及田園農莊、鄉村農旅等特色項目。
堅持支部引領,打造政治核心
在推進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中,六指街明確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集體合作社理事長,建立村黨組織書記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第一責任人”和村“兩委”成員負責制,全面推進村“兩委”成員與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引領合作社發展的經濟優勢。
六指街陸咀村按照“支部引領、群眾參與、集體參股、村民創收”的原則,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六指街陸咀村荸薺專業合作社,村黨支部書記依照法定程序兼任合作社理事長,制定規范化合作社章程。村“兩委”成員在合作社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通過為合作社管理協調、出資募股、帶動村民等形式開展全方位服務,牢牢抓住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區別于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集體”屬性,盤活集體資源資產、保障群眾利益,真正實現“支部有作為、村民得實惠”。
國企聯村專項會議
開展國企聯村,實現抱團發展
六指街創新設置11大片區農村聯合黨委,統籌謀劃街道下轄的58個村和2個社區的各項公共服務工作,構建了“區域共聯、經濟共促、服務共享、和諧共建”的農村基層黨建新格局,創建了“黨建氛圍好、黨員管理好、產業發展好、村莊形象好”的農村聯合黨委新標桿。
道合老窯坊合作社
在此基礎上,借國企聯村行動的春風,六指街協調武漢市農商行與許橋片區5個村共商發展、共謀合作。一方面借力國企的資金、資源、人力等優勢,制訂涵蓋產業發展信貸支持、高素質人才培養、健全基礎設施、實施黨建共建等5大方面的結對共建工作計劃;另一方面組織許橋片區各村集體共同組建經濟聯合社,每個村集體占股20%,統籌許橋片區5個村的集體資源、資產、資金,推動片區共建共治共享和抱團發展。聯合社以精準農業、特色主題、特色休閑產業為主體,結合農業生態建設,配套種植采摘、休閑旅游、民宿餐飲等特色休閑項目,形成特色經營產業鏈,發展具有明顯政府導向作用的一體化產業,并最終實現三產融合,壯大村集體經濟。
創新股權設置,確保“同贏共富”
武漢楚尚道黃酒專業合作社
在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過程中,六指街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辦社目標,創新股權設置,分設村集體股份、村民股份、管理股份、投資股份;創新分配模式,實施“按勞取酬為主、按資分配為輔”的收益分配機制,第一次分配按照2﹕8比例進行,即20%作為合作社發展資金、風險防控資金,80%作為股東分成,第二次分配是由村集體合作社將股東分成按農民和村集體分別投入的資源資產占比進行分紅,確保村集體和群眾“同贏共富”。
目前,六指街新博村已成功申辦并運作武漢楚尚道黃酒專業合作社和道合老窯坊合作社等2個合作社,均采取合股聯營方式與村民合作經營,村集體以土地、資金或其他固定資產入股,組織群眾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入股,以經濟為紐帶將農民組織起來,讓村集體與農戶共同入股、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在新博村,黃酒就是新博村村民祖上流傳下來的“舊”傳統,在老家時家家戶戶幾乎都做黃酒賣黃酒,移民搬遷過來,自然也一直沿襲著這一傳統。可此前因為制作分散、銷路不暢,口味不一,價格總是上不去。
“不到釀制期滿就盼著酒釀好,酒釀好了,又開始擔心時間一長,保存不好,酒酸了。”村民吳莉榮說。自從村里開始由黨支部領辦黃酒專業合作社,情況大為改觀,“村里統一組織制作、銷售,那些來村旅游的人知道我們的黃酒質量有保證,都愿意給個好價錢。從目前發展來看,合作社效益將逐年提升,入股合作社,也算給日后生活、養老多了一份保障。”吳莉榮介紹。
讓農民看到切實的發展,讓大家切實享受到村集體發展的紅利,是新博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堅定的目標。(記者胡毅、楊琴、通訊員劉志勇、周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