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祁思浩 陳云龍)“快看!有人暈倒了,這可怎么辦?”2025年7月13日,在王英鎮“紅蓓蕾”公益托管班內,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職院巧匠‘芯’火電光”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魯雯,手捂著頭,緩緩倒地,這一逼真的模擬場景,瞬間讓現場氣氛緊張起來。孩子們紛紛踮起腳尖,急切地舉起小手,稚嫩的呼喊聲此起彼伏:“我知道!要先檢查呼吸!”“得按壓胸口!”原來,這是志愿服務隊為鄉村兒童精心籌備的“安全急救課”。
課程開場,志愿者陳云龍負責講解心肺復蘇知識。考慮到內容較為專業,他巧妙結合溺水、觸電等鄉村常見危險場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道:“小朋友們,如果有人突然暈倒,且沒有了呼吸和心跳,我們必須在‘黃金四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這能大大提高救人的成功率!”孩子們瞪大雙眼,神情專注,深刻意識到了及時救援的重要性。
隨后,陳云龍借助模擬人,開始細致演示標準動作與操作要點:“首先,我們要拍拍患者的肩膀,大聲呼喊,確認他沒有反應后,立刻撥打120。接著,找到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雙手交疊,用掌根垂直按壓,按壓深度要達到5到6厘米,頻率保持在每分鐘100到120次。每按壓30次,就要進行2次人工呼吸。”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著模擬假人和陳云龍的動作,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現場一片安靜,只有陳云龍清晰的講解聲在教室里回蕩。
在受傷包扎教學環節,周春美和魯雯兩位志愿者配合默契。針對小學生好動、易受傷的特點,她們詳細介紹了擦傷、割傷、扭傷等不同傷口的應對方法,并現場展示了環形包扎、螺旋包扎、“8”字包扎等實用技巧。周春美一邊演示,一邊耐心講解:“像手指割傷這種小傷口,我們可以用環形包扎。先將繃帶在手指上繞一圈固定,然后一圈圈往上纏,注意每一圈要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最后用膠布固定好。”孩子們圍在周圍,好奇地觀察著,時不時提出問題,志愿者們一一耐心解答。
實操環節中,志愿者們邀請孩子們扮演“小傷員”,讓其他同學嘗試包扎。面對孩子們操作時出現的繃帶纏繞過緊、位置不準等問題,周春美和魯雯總是耐心糾正,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示范。魯雯微笑著提醒:“小朋友,繃帶纏得太緊會影響血液循環哦,稍微松一點,能塞進一根手指的松緊度才合適。”在志愿者們的悉心指導下,孩子們逐漸掌握了包扎的要領,現場氣氛熱烈非凡,歡聲笑語不斷。
一位參與課程的五年級學生倪錦瑜興奮地說:“今天學到了好多急救本領,感覺自己能保護身邊的人了,太酷啦!”
職院巧匠志愿服務隊帶隊老師祁思浩表示,此次活動是“職院巧匠‘芯’火電光”志愿服務隊踐行實踐育人、服務鄉村的重要契機。他們不僅傳授了基礎的心肺復蘇、傷口包扎等技能,還緊密結合鄉村實際場景,講解了用電安全、夏季防溺水等與青少年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知識。后續,服務隊將持續開展更多此類活動,走進更多鄉村、社區的愛心托管班和學校,讓急救知識惠及更多孩子,為守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萬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