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武漢網站>武昌起義
    武漢支持高校開設傳承班
    2018-01-21 10:1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武漢市人大常委會24日召開通氣會宣布,《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目前已通過審議批準。根據規定,當地將對全市530項非遺代表項目實施分類、分級保護,同時支持高校開設相關專業或傳承班,培養專門人才。

      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一座城市的“流動記憶”,不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更是具有珍貴價值的文化資源。近年來,一些依靠口傳心授予以傳承的非遺項目漸漸失傳,有的傳統技藝面臨人亡藝絕的危險。

      武漢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巡視員龐少華介紹,在對《條例》調研、起草、審議過程中他們注意到,傳承人對于非遺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武漢市木雕船模工藝傳承人龍從發曾遺憾表示,他最多時帶了70多名徒弟,但后來都逐漸轉行,剩下不過6人。

      如何讓珍貴的“非遺”項目得到更好地傳承?傳承人的培養顯得尤為緊迫。此次武漢出臺的《條例》明確提出,市、區、教育主管部門應當支持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通過開設非遺相關專業或傳承班,培養專門人才。

      武漢市文化局非遺處處長王建軍介紹,在高校、職業院校開設非遺課程,武漢已經有所作為。目前,武漢紡織大學、江漢大學、武漢商業學院均設置漢繡課,華中師范大學也設民間文學等相關專業。

      “我們希望通過《條例》的實施,鞏固目前高校非遺人才培養的成果,同時鼓勵更多院校開展相關課程。”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朱進表示,武漢高校資源豐富,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支持企業投資辦學、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建設產學研基地等。

      除在高校培養非遺專業人才外,《條例》還提出,今后要將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遺知識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武漢市擁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30項,傳承人292人。黃陂區因楚劇、泥塑,漢陽區因高龍分別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百色市| 噶尔县| 沅江市| 怀化市| 松原市| 册亨县| 浦江县| 孟村| 石林| 九江县| 灵宝市| 天门市| 民权县| 沂水县| 佛山市| 阳谷县| 仁化县| 南乐县| 固镇县| 迁安市| 阜康市| 渝中区| 定南县| 五峰| 揭东县| 扎赉特旗| 哈密市| 江都市| 永平县| 江西省| 涞源县| 威海市| 延安市| 新绛县| 贵溪市| 婺源县| 白玉县| 思南县| 三台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