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通訊員/朱宗斌 本刊記者/張明文
枝江市2015年度政府部門履職盡責民主評議塵埃落定:市公安局以綜合測評96.77分位居榜首。這是該局繼去年“行評”獲得第一名后,再次贏得市民最滿意的高分。
公安機關獲得民眾不約而同的點贊,并非空穴來風。剛剛過去的2015年,枝江市沒有發生惡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大幅下降,企業商家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急劇提升,平安枝江實至名歸。
枝江市地處長江三峽東大門,周邊與6個縣市接壤。便捷的水陸空鐵交通優勢,既讓這里成了有識之士趨之若鶩的投資熱土,也讓這里成了違法犯罪分子覬覦的地方。因以流竄作案為主的治安、刑事案件發案率一度居高不下,讓安全感不高的市民對地方黨委、政府,尤其是公安機關保境安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多年來,歷屆枝江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平安枝江建設,但因以身試法者作案手段不斷演變,給群防群治和傳統的預防打擊帶來了不可回避的情勢。
“遏制案件發生,確保一方平安,滿足市民渴求和諧穩定的愿望,必須實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2014年底,刑警出身的枝江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長馮安新經過深入調研和縝密思考后,提出了用“智慧警務”打造“最強大腦”的創新思維。
所謂“智慧警務”,就是借助互聯網信息快速傳遞優勢,充分發揮E+功效,建立“情報主導、扁平指揮、響應靈敏、運轉高效”的合成作戰機制。“最強大腦”即為將合成作戰室打造成縣級公安機關轉型升級、精準研判的指令發布中樞。這一創新思維的最大特色是將有限的警力、信息、社會管理等警務資源有效整合,實現運用效率最大化。
2015年初,枝江市公安局依托市局指揮中心,從刑偵、視頻、網安等多警種中選調精兵強將,組建合成作戰室,匯集多警種資源查詢最高權限,在第一時間掌握案(事)件動態,發布警情,指令對接,行使局黨組領導下的指揮調度權。
與此同時,枝江市從做好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出發,高密度建設“天眼”工程,編列專門預算使市區和鄉鎮公共機構、公共場所、交通咽喉、社情復雜地段的監控視頻實現了無縫覆蓋;金融網點、工業企業、大型商超等社會監控資源也爭先恐后響應政府和公安機關號召,與警方聯網;市域內各類網站除自覺接受網警實時管控外,及時將待審核上網的重要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公安機關。一個以110報警系統為引線,視頻偵查為龍頭,刑事研判為推手,多警種快速聯動為核心的高效合成作戰體系,終于在枝江悄然無聲地脫穎而出。
翻看“老黃歷”的以身試法者再也沒有得手或脫逃的僥幸機會了。2015年5月8日,流竄進入枝江的“神醫”以“消災”為借口詐騙某市民8萬元。接警后,公安合成作戰室還原了嫌疑人作案過程,并追溯到嫌疑人留宿場所,進而安排警力扭住嫌疑人所持他人證件追蹤去向。當犯罪嫌疑人入住成都雙流時,公安機關千里聯動,閃電出擊,將離開枝江僅5天的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并追繳了8萬元贓款。
顧家店鎮是四市交界的老區鎮,全鎮外出務工者眾多,留守群眾防范能力有限,鄰里糾紛、外來流竄犯罪較多。針對這一治安困境,市公安局黨組根據合成作戰室提供的數據研判,將該鎮作為全市立體防控建設試點單位,加快農村治安管理和防控建設的探索和推進。隨著10分鐘快速“反應圈”、智能防范“微信圈”、定紛止爭“朋友圈”的“治安三圈”以及“三道防線”的建立,去年全鎮發案率下降42%,可防性案件下降22%,電信詐騙為零。“留守鎮”終于成了外出人員放心、留守人員安心的“平安鎮”。
“智慧警務”顯神威,“最強大腦”調度快,極大地震懾了犯罪嫌疑人。憑藉信息畫面和“最強大腦”準確分析下達指令,枝江公安民警2015年共現場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330名,成功追逃10人,協破各類案件367起。
截至2015年底,枝江市已經完成了四期旨在支撐“智慧警務”和“最強大腦”的信息化工程建設。因其在平安枝江建設中功勛卓著,枝江市政府決定再次投資400萬元建設第五期工程,在全市農村科學設置500余個視頻監控探頭,屆時,枝江市將實現城鄉監控視頻全覆蓋,警務信息再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