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三楚人物
    權衡:心懷“紡織之光”奮力前行
    2018-01-21 09:53:50   來源:紡大人物

    權衡,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紡織科技進展》雜志社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印染紡織助劑情報網理事。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科技獎3項;2009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教師獎;2009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一等獎;武漢紡織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近5年來,發表科研論文近30篇、譯文20余萬字,其中SCI和EI檢索收錄10篇、核心期刊論文10余篇;參編教材3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件(已授權10件);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以上項目6項。 

      


    或許你驚嘆于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或許你癡醉于航天科技的偉大創舉;或許你還因看不到紡織產業的未來而困惑彷徨。然而,你可知道,在紡織這個傳統行業中,也有著一大批堅守使命、默默耕耘,以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為使命的專家、學者。
      武漢紡織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權衡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二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紡織化工領域,在人才培養、紡織化學品研發與應用、印染清潔生產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日,記者有幸走進權衡教授的研究室,聆聽這位學者“平凡”的故事。

    “我從不認為紡織產業是夕陽產業”

    隨著信息、光伏、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的迅速崛起,“紡織”在許多人眼里被視為“夕陽產業”,在紡織產業艱難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許多紡織領域的從業者紛紛轉行。然而,權衡教授卻一再婉拒了多家著名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的盛情邀請,毫不猶豫選擇了紡織化工的教育科研事業。
      和記者的交談中,權衡教授坦言:他原本喜歡的是物理,化學成績并不好。大學選專業時在父母的引導下選擇了“染整工程”,可謂是機緣巧合,甚至是有一點的無奈。然而,認真做事的性格和“干一行愛一行”的信念很快讓他愛上了“紡織化學”。
      對于紡織是“夕陽產業”的說法,權衡教授予以堅決否認。
      首先,需求是決定事物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人類非但不可能不穿衣服,而且著衣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表現。從這個角度看,紡織產業一定不會是“夕陽產業”。
      其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不僅對各種紡織品需求旺盛,而且對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服裝不僅是保暖的需要,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載體,它必須具備防火、防污、抗靜電、防皺、易護理、保健等多種功能并具有方便性和環境友好性,涉及到的相關技術只會越來越復雜。從這個角度看,紡織產業不僅不是“夕陽產業”,在一定程度上它反而應該是“朝陽產業”,它發展的潛能是不可預測的。
      最后,我想紡織產業被喻為“夕陽產業”的原因無非是由于技術的復雜性導致其發展得太慢。跑得慢不要緊,跑對方向就有希望,不能因為跑得慢而不跑,要抱一種積極的態度,認認真真做事!”
      權教授的一番話充分展示了他對紡織行業真正的熱愛和希望,也正是這種信念不斷激勵他在科學研究時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也不輕言放棄。

    “認真走好當前的每一步,得到的一定比預期的多”

    在化工學院老師們的眼中,權衡教授是一個作風低調、工作務實、樂于奉獻的人。來校工作8年來,權衡教授積極利用自己的行業資源為學院爭取相關企業的無償經費資助接近300萬元,為超過30名畢業生成功就業提供幫助;為了讓研究生有更好的科研條件,他自己花錢購置急需的實驗設備;了解到青年教師的困難,便主動提供無私幫助;留學生生病了,他自己掏錢墊付醫藥費……權衡教授擔任化工學院副院長,對學院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工作十分認真。為不影響學院的工作,他常常利用節假日在企業做科研,憑借其認真、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企業信任。
      十多年來,權衡教授與寧波潤禾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保持著全面、密切、良好的合作關系,助其成長為一家技術領先、產品暢銷的行業翹楚。潤禾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積極回報社會,在學校設立獎學金和助學金,并資助學生的文娛活動,與學院持續開展科研合作。近年來,潤禾公司葉劍平董事長更是與學院簽下了“潤禾獎學金“、“大學生潤禾科技計劃”創新園區和“潤禾產品研發中心”等多個項目,累計投入科研經費超過200萬元。
      作為科研副院長和專業骨干教師,權衡教授在科研上也是兢兢業業。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不管周末還是假期,實驗室、企業車間里總能見到權衡教授忙碌的身影。來校工作以來,權衡教授的科研工作在化工學院始終名列前茅。2015年開年,他便簽下了150萬元的科研項目。
      盡管項目多、任務重,可他對每個項目都非常認真,每項數據都要反復核實,確保提供給企業高質量的科研成果。近年來,他先后完成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科研成果先后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之光”科技進步獎3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件,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件。2014年,他主持的一項技術創新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沒有什么比腳踏實地做事更有意義,認認真真地做好當下,得到的一定比預期的更多”,當記者詢問科研秘籍時,權教授很平淡地說。正是這種踏實、認真的精神,讓他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

    “人才培養是紡織強國的必由之路”

    “權老師是一個非常耐心、細心和刻苦的人,對我們非常嚴格。他經常在節假日來陽光校區指導我們做實驗。在企業里更是身先士卒,帶領我們堅守實驗現場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權教授的研究生們向記者表示,做權教授的學生,很累但很幸運。權衡教授對待教育、教學,特別是研究生的培養,從來都十分認真。
      化工學院擁有留學生、研究生、本科生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權衡教授發揮其主管研究生和科研工作的優勢,將留學生、研究生、本科生結成對子,形成帶動效應,培養學生的課外科技創新能力,認真對待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創新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
      盡管教學任務十分繁重,但權教授仍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效,學生評教連年處于學院前五,先后獲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之光”教師獎、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一等獎及武漢紡織大學 “三育人先進個人”、“教學質量優秀教師”、“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
      “紡織作為一個不能沒有的產業、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產業、老百姓期待最高的產業,如今卻陷入了發展瓶頸。如何盡快地度過紡織業的‘寒冬’,盡快完成產業升級,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關鍵就在于紡織教育”,權衡教授站在紡織產業復興的戰略視野分析了紡織教育的重要性。
      他認為:“紡織一定會發展,一定會成為文明、時尚、健康和先進技術的載體,目前的難題正在逐步解決,落后的紡織產能正在被淘汰,紡織行業的產業升級也正在加速。中國紡織產業正在經歷‘由蛾化蝶’的痛苦轉變。很顯然,權衡教授對我國紡織產業的未來充滿了信心和美好預期”。
      作為研究者,他腳踏實地,不斷前行;作為教師,他兢兢業業,諄諄教導;作為一個普通人,他淡泊名利,低調做人。在紡大校園,他每天都迎著“紡織之光”闊步前行!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磐安县| 色达县| 桂平市| 云阳县| 浙江省| 金堂县| 海兴县| 峨眉山市| 延津县| 淮安市| 靖边县| 武义县| 光山县| 湄潭县| 昌黎县| 云梦县| 军事| 常熟市| 东兰县| 从化市| 巫山县| 安仁县| 涡阳县| 连山| 永善县| 韶山市| 涟水县| 新平| 千阳县| 襄城县| 中超| 沐川县| 延津县| 皮山县| 恩平市| 玉树县| 北票市| 赣州市| 建水县| 博湖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