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三楚人物
    英雄故里 紅色熱土 ——白蓮河鄉上馬石河村的報道
    2023-07-19 19:59:38   來源:今日湖北

    1689767733191929.jpg

    今日湖北網武漢7月19日電(葉啟方 李雙喜 史晚霞)馬石河村地處大別山南麓,黃岡市白蓮河示范區白蓮河鄉北部。受北宋愛國名將葉芝春崇文尚武傳承精神影響,上馬石河人民具有反剝削、反壓迫、爭取自由解放,不屈不撓的民族革命精神。在這塊紅色的熱土上,誕生了以天山英雄鄭林書為代表的八位英烈,是白蓮河示范區聞名的英雄故里,紅色文化村。

    英羅邊區里半街第六鄉農會

    上馬石河村土地革命時期(1932年—1936年)屬英羅邊區蘇維埃政府第六鄉里半街農會轄區。當地簡稱“六鄉農”,存續時間四年。

    1932年夏,英羅邊區派紅軍連長漆少川到里半街組織籌建第六鄉農會,會址在李家大灣李氏四戶祠,版圖面積相當現在的張家山片區九個村范圍,戰線長達20多華里。第一任鄉農會主席李少汝,委員方艷堂、李少懷、葉艷先,李焰宗任先鋒隊隊長,李合群任婦女委員、婦救會主任。

    上馬石河不愧為名副其實的紅色革命村,英烈故里。土地革命年代,英羅邊區蘇維埃革命浪潮席卷山鄉大地,這里的人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的決心矢志不渝,為勞苦大眾翻身得解放,為新中國誕生的曙光,上馬石河人民不畏強暴,前赴后繼,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最后一碗米送給紅軍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給紅軍做衣裳;最后一位親人送他殺敵上戰場,他們用行動支持共產黨和紅軍鬧革命打江山。

    1689767782358536.png

    以李少汝為代表的里半街第六鄉農會,為羅南人民點亮了指路明燈,革命烈火在“六鄉農”熊熊燃燒,窮苦人民紛紛響應。李少汝深入群眾,廣泛宣傳革命理念,發動民眾擁護共產黨加入農會組織,同反動派作斗爭。組織農會骨干及赤衛隊和農民”打給養”,沒收羅南首富大地主里半街人李早香的浮才、糧食、耕牛及銀洋,上繳英羅邊區政府,為紅軍部隊籌集軍需給養,部分果實分給窮苦老百姓,大長了窮人志氣,大滅了地主威風。

    李少汝生于1881年,1932年犧牲在羅田,享年51歲,生前仼里半街農會主席。一家四人參加革命,一門三烈士,為革命前撲后繼,流盡最后一滴血,犧牲奉獻全家親生骨肉,不愧為滿門忠烈。李少汝任英羅邊區第六鄉農會主席,兒子李焰宗任鄉農會先鋒隊隊長,女兒李合群任婦女委員、婦救會主任,女婿方艷堂任鄉農會赤衛隊員。兒子李艷宗1912年出生,1932年被國民黨“編練隊”捉拿,犧牲在羅田縣監獄。女婿方艷堂在岳父李少汝的影響下,1931年5月參加里半街鄉赤衛隊,作戰勇敢,對敵斗爭堅決,1932年5月被捕,經家人營救脫離虎口,出獄后不怕重上斷頭臺,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同年8月再次被捕,12月犧牲。女兒李合群因丈夫方艷堂犧牲,后來改嫁到匡河戲龍廟結婚成家。大集體時期仼小隊婦女隊長、大隊婦聯主任,83歲去世。

    受黨內左傾冒險主義影響,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失敗,1932年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紅軍大部隊實行戰略轉移。地主惡霸和國民黨地方清鄉團、小保隊反攻倒算,到處捉拿共產黨農會干部和赤衛隊員,殘酷鎮壓革命群眾,英羅邊區革命處于低潮,白色恐怖,腥風血雨溢滿山鄉。反動派向革命者舉起血淋淋的屠刀,李少汝被國民黨羅田縣清鄉團抓捕,關押在羅田縣城監獄。敵人對他用盡酷刑拷打折磨,要李少汝脫離共產黨,提供上級和農會組織名單,軟硬兼施并許諾當官贈錢,威逼利誘,逼其就范。李少汝堅強不屈,守口如瓶,嚴守黨的秘密,不為名利所動,反動派滅絕人性,殘忍地割掉他下身生殖器,最后身中七槍,英勇就義。在刑場上他忍痛高呼:革命者是殺不盡砍不完的,老子20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再來找你們報仇。他同死難的戰友一起高喊: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倒在敵人的槍口下。堂弟李友元到刑場為他收斂遺體,倒在血泊中的李少汝面目全非,無法辨認,經過反復分辨,從左手大拇指特別粗大特點分辨是他,抬回家草草安葬,在侄孫李曙東的操作下,為烈士再次重修墓地,羅田縣政府為李少汝刻制烈士墓碑,墓碑銘刻他生平簡介,供后人瞻仰紀念。

    葉艷先1913出生,1932年在外地作戰犧牲,家屬在家為他招魂入墓安葬。

    李少懷1892出生,紅軍某部戰士,1933年8月在安徽霍山參加戰斗犧牲。

    余惠林,1916年出生,1931年6月參加紅軍,1932年在安徽金雞寨戰斗中犧牲。

    葉少姿,又名葉惠秋,1899年出生,1932年3月16日犧牲在羅田高西坳。生前任里半街鄉農會赤衛隊交通員,后參加英羅邊區赤衛軍團戰士。1932年3月15日被敵編練隊隊長帶人捉去,嚴形拷打,遍體鱗傷,一夜打斷兩條扁擔,要他招供農會干部和赤衛軍人名單。他說:我寧死不愿降,什么也不知道。被反動派殘酷殺害。該村有七位烈士已集中遷葬到羅田縣勝利烈士陵園,成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上馬石河村紅色基因賡續傳承,熱血男兒獻身國防報效祖國前撲后繼。建國后退役和現役軍人34人。80多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葉暢清,于2022年去世。葉烺退役軍人,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棲退役軍人應急救援保障服務隊隊員,積極參加疫情防控消殺義務志愿服務,被中央軍委授予團隊”最美退役軍人”稱號;兩次榮獲河南省抗洪搶險紀念章,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2023年為本村孤寡老人捐獻米面油物品,折合人民幣1000余元。鄭波現役軍人,中共黨員,海南省三亞市92569部隊南拖172船船長。工作突出,表現優異,2022年榮立三等功。

    天山英雄鄭林書

    鄭林書,男,家住湖北省羅田縣白蓮河鄉上馬石河村,生于1956年,卒于1980年,享年24歲。1978年入伍,任基建工程部隊第12支隊112團2營5連4班班長。

    英雄的上馬石河人民,大革命年代,最后一位親人送他殺敵上戰場,新中國建設時期,最后一個饅頭讓給親愛的戰友,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他們像高山雄偉屹立,像大海廣袤寬厚,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一個老兵和一個饅頭的故事感動神州大地,可歌可泣,膾炙人口,永世流芳。

    1980年4月6日,天山深處,新疆獨庫公路大雪中斷與外界失聯,唯一與外界聯通的通訊電纜被暴風雪刮斷,山上1500名筑路官兵面臨斷糧危險。班長鄭林書帶領三名戰士奉命下山執行聯絡任務,與山下40公里外部隊傳達補給命令。出發前只帶20多個饅頭,途中遭遇暴風雪圍困,沿途山路艱險,風雪交加,道路滑溜,連續三天三夜的艱苦行軍,饑餓、寒冷、疲勞嚴重威脅著鄭林書他們。原野茫茫,天寒地凍,方向迷失,氣溫驟降零下30幾度,只剩下最后一個救命饅頭。經班長鄭林書提議:這最后一個饅頭,只有我們四人,我和副班長羅強是干部不能吃,陳衛星是老兵不能吃,陳俊貴是剛入伍的新兵,年齡最小,這個饅頭就讓陳俊貴吃,繼續堅持完成任務,雪地決議就這樣一致通過。鄭林書和副班長羅強因體力不支倒在雪地上,永遠沒有站起來。陳俊貴、陳衛星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昏迷在路上,被哈薩克牧民救助。鄭林書在生命最后一刻告訴戰友陳俊貴:請你到湖北老家代我看望父母。交待后鄭林書慢慢閉上了眼睛,陳俊貴含淚重重地點了點頭。陳俊貴、陳衛星終于和山下部隊取得聯系,山上1500名官兵得救了。鄭林書犧牲后,部隊給他記二等功,為正式共產黨員,追認為烈士。

    一個活命饅頭,為你守墓一輩子。1984年陳俊貴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在當地擔任電影放映員,與妻子孫麗琴結婚成家生有一子。陳俊貴回家后,心中始終沒有忘記對班長的承諾,心生愧疚。在放映《天山行》電影時,知道自己和戰友的事跡被搬上銀幕,令他非常感激感動,他把心愿告訴了妻子孫麗琴,并取得她的理解支持。

    1985年12月陳俊貴帶著妻子、兒子直撲新疆天山,為班長鄭林書和犧牲的戰友開啟漫長的守墓生涯。其間克服高原缺氧反應,經濟困難,缺衣少食,住的是地窩子。潮濕寒冷的居住環境,使陳俊貴凍傷反復發作,疼痛難忍,經歷風雪與野獸的為伴的艱苦考驗。為班長守墓長達35年,其感人事跡被尼勒克縣政府發現,上報新疆軍區宣傳推介。先后被解放軍報、人民日報、新疆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2013年陳俊貴被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授予“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

    1689767893767679.png

    陳俊貴只要閉上眼睛,無數次班長在夢里托附歷歷在目。為實現對班長臨終的承諾,經多方打探鄭林書家鄉地址無果,因鄭林書家鄉地址經撤區并鄉變更,在熱心人的幫助下,終于獲取鄭林書的詳細地址。2005年10月,陳俊貴長途輾轉來到湖北省羅田縣白蓮河鄉上馬石河村鄭林書家里,此時,鄭林書父母已經去世,陳俊貴長跪在鄭林書父母墳前訴說:班長,我來晚了!悲傷的淚水灑落在墓前。此次湖北之行終于實現了陳俊貴多年對班長的承諾愿望?;厝ズ笕粤x無反顧繼續留在天山為班長守墓。

    天山獨庫公路全長562.5公里,穿越天山雪原,是獨山子到庫車連接新疆南北重要交通樞紐。為修筑路天山獨庫公路,基建工程部隊168位官兵,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他們永遠長眠守護在天山。犧牲時最大的戰士年齡31歲,最小的才16歲。獨庫公路是一條紅色英雄路,尼勒克縣政府為了紀念筑路犧牲的烈士官兵,修建尼勒克縣喬爾瑪天山獨庫公路烈士陵園,供后人瞻仰紀念。陳俊貴繼續在烈士陵園當守墓人,為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者講解鄭林書和戰友的英雄故事。他的兩個兒子繼承父業,成為獨庫公路的養護員,陳俊貴一家子、一輩子生活戰斗在天山雪域高原。

    如今的獨庫公路成為連接新疆天山南北交通大動脈,這里是天山筑路英烈的集結地,沿途風景如畫,雪域風情無限壯美,成為自駕游愛好者打卡地,更是天山深處一道靚麗風景線。讓我們銘記英烈,開創未來,努力把華夏祖國建設得更加興旺富強。

    中央電視臺授予陳俊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

    你守住了誓言,為我們守住了心靈最后的陣地。

    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

    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誼。

    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

    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編輯  洪霞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留坝县| 徐闻县| 霍州市| 静宁县| 惠水县| 乌鲁木齐市| 噶尔县| 元氏县| 舒兰市| 兰西县| 濮阳县| 兴仁县| 太白县| 绵阳市| 长沙市| 南昌市| 天台县| 集贤县| 香港| 清涧县| 雷山县| 宜州市| 仙居县| 正定县| 海丰县| 东阳市| 宝鸡市| 吉林市| 南雄市| 河北区| 松滋市| 中超| 仪征市| 修文县| 谢通门县| 社会| 临江市| 武清区| 兴安盟| 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