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湖北科研人員研發的煤電清潔技術團聚脫硫廢水磺化處理技術,近日應用在湖北大型火電企業——國電長源漢川第一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源漢川公司”),解決了困擾燃煤電廠三氧化硫排放污染的“老大難”問題,實現了脫硫廢水零排放。
“湖北造”煤電清潔技術獲成功應用。
三氧化硫具有強腐蝕性,會形成氣溶膠、藍色煙羽和酸雨等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空氣環境質量。對于燃煤電廠而言,脫銷系統中的逃逸氨與煙氣中的三氧化硫生成硫酸氫銨凝結物,加劇了空氣預熱器的腐蝕和堵灰,增加設備運行能耗,加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影響電廠安全運行。尤其是在“雙碳”戰略目標下,煤電更多起到調峰保障作用,在中、低負荷運行趨多工況下,硫酸氫銨沉積帶向空氣預熱器高溫段漂移,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堵塞和腐蝕。
長源漢川公司脫硫環保主管張瑞指出,脫硫廢水處理難、藍色煙羽治理及空預器ABS堵塞是燃煤電廠在低碳轉型中,普遍面臨的“老大難”問題。團聚脫硫廢水磺化處理技術在脫硫廢水中加入新型SO3高溫磺化復合劑,通過高溫煙道噴霧蒸發技術在空預器前端煙道噴入混合后的鈍化廢水,既處理了脫硫廢水,又治理了藍色煙羽;還可以有效降低空預器入口煙氣中的SO3,從而減少硫酸氫氨的生成,減緩空預器堵塞問題;同時該項目還可以減少脫硫塔水耗,節水降耗。
“湖北造”煤電清潔技術獲成功應用。
天空藍公司總經理李湧介紹,團聚脫硫廢水磺化處理技術突破了單一污染物治理屏障,破解了燃煤電廠多污染物高效協同治理的“卡脖子”的難題,可實現一套設備同時對工業領域脫硫廢水零排放、PM2.5和三氧化硫排放等多污染物的協同治理,開創了在空氣預熱器前端利用高溫煙氣以廢治廢的環保新思路。
李湧透露,M2.5團聚協同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歷經二十年研發并實現應用迭代,到目前已形成標準化、集成化工藝系統,該技術也在國家能源集團被列為推薦技術路線,這項“湖北造”的原創技術在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已實現單一來源采購。
“湖北造”煤電清潔技術獲成功應用。
國家能源集團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科信部主任劉勝利表示,這一成果不僅為我國電力行業的綠色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也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