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荊門網站>專題資訊
    荊門農業貼近市場調結構 供給側改革新氣象
    2018-01-21 10:41:04   來源:長江云

      長江云(王超 魯云峰)荊門市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調減效益低下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高效的作物品種和面積。系列報道“以質為帥,決勝供給側”播出報道《荊門農業貼近市場調結構,供給側改革新氣象》。

      六月初的江漢平原,到處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京山縣永隆鎮的田野里,再也看不到大片大片的棉田,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的蔬菜大棚,還有成片的玫瑰、山藥種植基地。

      新河口村的村道旁,800多畝的玫瑰花開得正艷,中間套種的辣椒已經掛果。而在兩年前,這片土地上栽種的全是棉花。新河口村黨支部書記李士春指著一望無際的玫瑰園高興地說:“現在中間套種的話,我們農戶收入一畝田都在5000元以上。有的高達9000元,是原來收入的一倍。”

      新河口村村民劉秀英開始并不情愿種玫瑰,而是守著自己的8畝棉田,結果一季下來,別人收入上萬,她卻只是保了個本。這下她著急了,找到村支書,拿出自己的5畝田種玫瑰,中間套種辣椒和甜蘿卜,下半年的收入就有一萬多。

      市場上什么好銷種什么,哪個品種效益好就調什么。再過一個多星期,京山縣宋河鎮羅華清老漢的40畝早熟葡萄就要上市了,他今年新引進的金手指、醉金香等品種,一斤可以賣到50元,一畝地的收入就是三、四萬。

      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荊門市的農業結構不再是總量不足,而是低效的大宗農產品過剩和生態、優質的農產品偏少,階段性的供大于求和供給不足同時并存。在這種形勢下,荊門市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種植結構,努力健全優化農產品的供給體系。根據市場行情,全市調整減少了棉花和玉米種植面積9萬畝,增加水稻、大豆、蔬菜種植面積8萬畝,同時大力推廣“香稻嘉魚“、“稻蝦共生”等高效種養模式,全市高效模式的種養面積在去年200萬畝的基礎上又增加20萬畝,占到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孟州市| 黄冈市| 林州市| 平谷区| 溆浦县| 米泉市| 宝山区| 嘉鱼县| 张家界市| 申扎县| 乐东| 宁化县| 霞浦县| 东方市| 安仁县| 南召县| 莱西市| 汝州市| 大庆市| 土默特左旗| 乾安县| 商都县| 察哈| 阿克陶县| 哈密市| 沈丘县| 应用必备| 巴青县| 响水县| 镇坪县| 辽中县| 石棉县| 科技| 汝阳县| 咸阳市| 台东县| 安福县| 峨眉山市| 育儿|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