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藝術(shù)
    30年尋遍三鎮(zhèn)石刻千余幅 專家撰書話遺真
    2018-01-21 11:03:50   來源:網(wǎng)絡(luò)

    30年尋遍三鎮(zhèn)石刻千余幅 專家撰書話遺真

     

    施洋烈士墓碑石刻。

    當你和你的朋友在三鎮(zhèn)各處見到一幅幅精美的石刻,或碑文,或摩崖,你肯定想知道是誰寫的、誰刻的,哪個年代的,有什么意義?昨天(10月7日)出版的蔡華初《千年刻石話遺真》中都能找到圓滿的注解。

    這本武漢目前唯一的摩崖石刻專著中,收集各種石刻拓片150多幅,有龜蛇山上的摩崖石刻、有三鎮(zhèn)里弄的園囿碑刻、有宗教寺廟的佛頭銘、還有上個世紀初武漢工業(yè)發(fā)達時期的工廠界碑,更多的是藝文碑、記事碑和各種墓碑等。這是作者蔡華初30多年巡訪三鎮(zhèn)各處,搜集整理出來的。

    60歲的蔡華初一生從事考古研究,收集整理摩崖、石刻是他的業(yè)余愛好。他對武漢晚報記者說,“30年來,我收集整理的石刻拓片有1000多幅,這些拓片散落在武漢三鎮(zhèn)的居民區(qū)、長江漢水碼頭邊、山頭、寺廟等處。這些石刻不僅見證和記錄了武漢千百年來的民生、經(jīng)濟文化興衰,也承載著荊楚大地千百年來的發(fā)展史。”

    翻開《千年刻石話遺真》,從三鎮(zhèn)東面的洪山開始,一幅幅摩崖石刻拓片展現(xiàn)在眼前,“東巖”的石刻拓片得知,洪山至蛇山曾經(jīng)被稱作東巖、東山,山上的“棲霞巖”“清嘯”“蛇山頭”“涌月臺”等石刻告訴人們,在千年前,這里已開始了文明生活。江北漢陽的龜山,曾經(jīng)叫大別山,一般市民都不曾知道,山北麓的那塊刻石足以證明,重修漢陽晴川閣時,曾經(jīng)出土了一副“荊楚雄風(fēng)”的巨型石刻,是乾隆35年四川人李拔的手書,此人在湖北任職時大興水利,造福于民,讓荊楚百姓紀念至今。藏在江夏區(qū)八分山白云洞景區(qū)的眾多石刻,“雷閃洞開、水流云在”等就更少有人知道了。

    蔡華初說,三鎮(zhèn)的石刻不僅用來歌功頌德、昭告后世,還可攢言記事、證經(jīng)補史。蔡華初展示一塊在漢口一個老里弄收集的“義犬紀念碑”,那是當年在漢口租界,一戶外國人家的狗,咬傷了人被市民打死,狗的主人硬是逼迫打死狗的市民為狗辦喪事、立碑刻字才罷休,這是落后的中國遭人欺侮的鐵證.

    技術(shù)支持:湖北報網(wǎng)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伊吾县| 克东县| 常山县| 石柱| 花垣县| 阳原县| 无锡市| 中牟县| 鲁甸县| 德惠市| 莒南县| 舞钢市| 许昌县| 齐齐哈尔市| 师宗县| 贺兰县| 梓潼县| 株洲市| 长泰县| 湖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遂平县| 拜泉县| 福泉市| 汝州市| 布尔津县| 康定县| 五常市| 习水县| 讷河市| 陆丰市| 新巴尔虎右旗| 富宁县| 阜城县| 团风县| 浪卡子县| 方山县| 繁昌县| 商河县|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