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娛樂
    《風味人間2》里每個食物都有秘密
    2020-04-28 09:38:02   來源:新京報


      “人是大地的主人,腸胃的奴隸”,在風味星球上,人類從未停止追尋美味的腳步。時隔一年半,由陳曉卿、李勇擔綱總導演,朱樂賢、張平擔任制片人,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制作的《風味人間》第2季,原班人馬再度回歸。4月26日起,每周日21:20,騰訊視頻全網獨播,首播后豆瓣開出了9.5的高分。

      陳曉卿說,每一餐都來之不易,《風味人間》正是希望從“風味”這個謎團開始,在帶給大家食色歡愉的同時,用食物做信使,展現世界不同地區極具個性的傳統美食,和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對于生活的熱愛。

      內核

      用食物來認知世界

      無論是小小漁船上鏢魚少年的艱辛歷險,還是哈薩克牧民干脆利落的宰羊殺牛,《風味人間》第一季記錄下的很多故事打動了億萬觀眾,人們被一方水土的人情、美味所打動。《風味人間》展現的是“帶你去探險”,講述的是“用食物來認知世界”,和其他同類美食紀錄片相比,“風味”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世界性。山川從未改變,《風味人間》第2季重溫了那個熟悉的煙火世界。在全片開篇第一個故事中,尼泊爾的蜂蜜獵人爬山取蜜,腳下是上百米的懸崖,僅僅靠一根細繩攀爬,這是一項十分危險的活動,每年都有人付出生命,即便成功采到蜂巢,一個蜂巢也只能采一半,確保明年可以再采,而這也成為當地獵蜂人和蜂蜜之間巧妙的平衡。在李勇看來,“風味2”在呈現美食,也是在努力記錄人類曾如何生存。

      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通過八個嚴整有序的分主題,《風味人間2》尋找出美食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外的故事在風土習俗以及美食的烹飪方法、呈現形態上,都跟中國有很大區別,但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面對食物,大家都是有喜怒哀樂、活生生的人。李勇表示,片中所展現的人性、民以食為天,這些都是不分東西內外,是一致和共通的元素。第一集“甜蜜”中,既有尼泊爾喜馬拉雅山下的獵蜂人、伊斯坦布爾的甜點學徒,也有揚州的早茶主廚和四川青城山下做婚宴的鄉村廚師,他們做出來的巴克拉瓦、翡翠燒麥、千層油糕、甜燒白等美食也體現著各自對生活的不同理解,正如片中所說的,“糖無從找尋,甜無處不在”。全球各地的人們擁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對于美食的熱愛卻是相同的。

      主題

      在同類中找到“差異”

      從食物出發觀察世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想了解一個地區,先從了解他們的飲食開始,食物背后能看到不同地域人們生存方式的差異,張平坦言,這也正是制作美食紀錄片的目的。

      世界美食豐富多彩,“風味2”在設計這一季內容的時候,設想能產生“撞食”的有趣效果,所以每一集劃定一個相對具象的內容,在同類食物中看差異,也就是“連連看、找不同”。在赴各地調研與拍攝的途中,攝制組找到了當地美食的“根”和生命。很多食物的制作本身沒有什么秘密,選材、加工、烹飪都談不上復雜,但就是只有在當地才好吃。比如“風味2”中所展示的甜品,中國和土耳其,一個婉約一個熱烈;通過螃蟹,能看到美國的蟹肉至上主義對應中國或者說東方重鮮知味、更看重膏黃;在面對雜碎時,意大利和中國也有兩種不同思路的“脫胎換骨”。對于“風味”的創作團隊而言,將這些“碰撞”和“趣味”所帶來的融合感一起展現在片中,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種食物背后有很多可以發掘的東西,食物的產生跟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文化心理、飲食習俗等,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隨著全球化進度不斷加快,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人,可能被某些標準快速統一,但即便是這樣,依然有些食物,根植在原產地,它離不開當地的土壤。在“雜碎”這一集中,東西方存在不小的認知差異,不管是在市井街頭,還是豪門盛宴,雜碎菜品可上可下,從來都是多姿多彩的。另外,食物的受眾群體,以及視覺表現的空間,也是“風味2”需要考慮的元素。

      風格

      美食之外更重人文情懷

      “風味2”拍攝時,在以美食為立腳點的基礎上,片中主人公的選擇提示是:每個食物都要有秘密,每個人物都要有個性。李勇說,每個食物都要找出前世今生,它美味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它最精彩的瞬間在哪里,它跟當地人們的生活有怎樣的關系?這些必須找出來。

      陳曉卿曾經說,美食的終極意義在于獲得幸福感。表面上,人們看紀錄片只是因為“想吃”,其實內心深處期待的是一段美好的關系。通過美食,人們可以看見自己的內心。比如香港廚師和他女兒之間的親情故事,還有伊斯坦布爾甜點學徒走向大城市,都讓觀眾有繼續了解劇情發展的欲望。對于片中主人公故事的取舍,是劇組的一大糾結點,好的人物故事可遇不可求,片中對每個內容都反復斟酌,既要確保故事講述方向符合主題表達,又要人物鮮活,還要為食物展示留出足夠篇幅。張平說,有的時候時長所限,就會面臨是讓人物故事更飽滿,還是更多講述食物的矛盾,“這就要看哪部分內容更服務段落主題。幾乎每一集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除了美食,“風味”在制作同類美食的店鋪和家庭中,更關注人的特質,還有他們對待食物的態度。在拍攝中,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要找到距離食物最近的人,不管采集、加工、烹飪,主人公都親力親為;在勞動者和經營者中,一定會選勞動者;同為美食從業者,更傾向努力求存,而非功成名就者;在已經取得一定成功的人選中,更傾向不斷探索尋求突破的人。李勇說,《風味》系列不僅是美食紀錄片,它更是自然地理人文紀錄片。“我們也希望記錄當下的社會,人性中的七情六欲,正在飛速消逝的傳統生存方式等。”

      采寫/新京報記者 劉瑋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阳市| 三门县| 保定市| 香港| 江油市| 略阳县| 泽普县| 健康| 临澧县| 安溪县| 土默特右旗| 镇安县| 无为县| 页游| 河曲县| 宣恩县| 怀集县| 阿巴嘎旗| 定南县| 太康县| 合川市| 万盛区| 凤翔县| 若羌县| 奎屯市| 民丰县| 古蔺县| 虞城县| 铜陵市| 兰坪| 特克斯县| 习水县| 资兴市| 苏州市| 莎车县| 通山县| 永寿县| 江山市| 天柱县| 沧源| 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