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潛江網站
    潛江嗩吶--非遺保護項目
    2018-01-21 10:57:29   來源:潛江新聞網

      嗩吶是潛江最具代表性的樂種之一,嗩吶藝人,潛江人謂之“吹鼓手”,曾遍布潛江各地。據老藝人回憶說,嗩吶流行潛江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鄉村人家辦紅白喜事,少不了要請嗩吶班子上門,圖個熱鬧。如今,在潛江漁洋、楊市、張金、熊口、王場、積玉口等鄉鎮,嗩吶藝人還偶有活動。
      潛江嗩吶有長短之分,可細分為“大號子”、“中號子”、“小號子”。長嗩吶曾流行于王場、積玉口等鄉鎮,如今已瀕臨消亡。小嗩吶由沖嘴子、桿子和罩子三部分構成,沖嘴子也叫哨嘴,裝有藝人自制的葦哨,俗稱叫口,選用野生蘆葦制成。桿子就是音管,用土生竹子做成。喇叭罩子是銅制的擴音器。
      潛江嗩吶的流傳方式主要是以師帶徒,口傳心記,多使用傳統工尺譜。嗩吶演奏大多用擊樂伴奏,鄉間一般組建有可自由組合的“吹鼓班子”。漁洋金城村的吹打樂班子年代可追溯至傳人魏敦輝的父輩,樂隊由鼓、鈸、大鑼、馬鑼、勾鑼等五件和兩支以上嗩吶構成,表演時鑼鼓先行,嗩吶跟進。鑼鼓咚嗆發聲,是江漢平原鄉村鑼鼓激烈快進的風格,
      嗩吶吹奏以本土民間小調音樂為基本元素,音韻高亢嘹亮,節奏歡快,善于表現熱烈奔放的場面和大喜大悲的情緒。嗩吶與鑼鼓的吹打響應,唇齒契合,渾然一體。嗩吶調子豐富多彩,有滿堂紅、清水蓮、節節高、小開門等近三十個曲牌,另有小曲牌五十余個,演奏中,根據不同的場合氣氛吹奏不同的曲牌。本地嗩吶的制作、旋律記譜以及吹奏中的指法、換氣與調式,都具有濃郁的潛江味道,是研究江漢平原民間傳統音樂的重要范本。紅白喜事各有不同的曲牌調式,表演中有嚴格區分,能充分表達人們的情感和愿望,蘊藏了豐富的楚文  化遺韻,具有可資探究的民俗學意義。

    20150424094137965.jpg

    潛江嗩吶
    20150424094211784.jpg

    婚慶現場


    上一篇: 潛江戲劇
    下一篇: 荊州花鼓戲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阳谷县| 宁晋县| 奉化市| 仁怀市| 凌源市| 肥乡县| 聂荣县| 蒙城县| 静海县| 辉县市| 普格县| 禄丰县| 崇礼县| 灌南县| 梓潼县| 浮山县| 大渡口区| 霍州市| 东丰县| 丰城市| 濮阳市| 宁乡县| 会同县| 禹州市| 泗水县| 海宁市| 桦川县| 襄城县| 大安市| 晋城| 石嘴山市| 时尚| 江川县| 溆浦县| 武安市| 新泰市| 龙陵县| 且末县| 马鞍山市| 南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