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記者 鄒德祥) 4月21日清晨,位于英山縣雷店鎮伍家沖的獨醉山莊石斛基地,一朵朵淡黃色的小花在青翠的枝頭上相繼開放,基地負責人呂召祥告訴記者“石斛全身都是寶,除鮮條采收外,石斛花等也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經濟效益還不錯。”
“石斛一般兩三年就采摘上市,呂召祥卻用了六年時間精心培育。”伍家沖村村主任伍星笑著說。
湖北省農科院研究員郭漢玖介紹,鐵皮石斛和米斛都是石斛中的品類,米斛產量稀少,是石斛中的極品。鐵皮石斛種植周期在不同產地有差異,在大別山地區,大棚種植兩年左右就可以收獲成品,而米斛種植時間更長,最少要三年,種植時間久的米斛內膠汁比較多,營養也更豐富。
地處北緯30度的英山位于大別山南麓,森林覆蓋率超過70%,每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60天,有“天然氧吧”之稱。境內生長著1181種天然藥材,適宜人工種植的常用中藥材300多種,實現人工規模化種植的中藥材品種有40余種,藥材品質以道地而著名,蒼術、茯苓、石斛產品聞名全國。石斛是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本草綱目》《神農百草經》等典籍中均有詳細記載。石斛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已成為市場上的養生佳品。
2017年3月,在廣東佛山創業的能人呂召祥回鄉投資湖北獨醉山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涉足旅游投資、農產品銷售等領域,重點發展鄉村民宿和循環生態農業。
2018年4月28日,在當地政府和村委會支持下,公司旗下的獨醉山莊石斛基地種植了第一批石斛幼苗,其中鐵皮石斛、米斛一共30畝。
種下幼苗,立下六年之約。在栽下米斛苗時,呂召祥立下“誓言”:慢工出細活,不求快,不到六年不采摘不售賣。
拒絕售賣,種下信譽之石。2021年5月中旬,安徽省金寨縣一家石斛加工企業打聽到獨醉山莊種植米斛,兩次派人來洽談生意,呂召祥幽默地回應客商“我家的‘孩子’還沒長大,要再養三年。”當時米斛的市場需求量大,對方提出高于市場價收購,呂召祥連連擺手說,我自己定下的六年之約,不能自己毀約。
守樸歸真,遵循自然規律。鐵皮石斛的生長溫度適宜控制在零度到35度之間,對大棚控溫的要求極高。日常負責基地管理的王勝前根據季節變化,科學控制室溫和空氣濕度。鐵皮石斛在夏季兩到四天澆一次水為宜,其它季節15天左右澆一次水,慢慢的浸潤進土壤不能直接灌溉。米斛還對種苗栽種、水分管理、科學施肥、除病蟲害、越冬保暖等環節有嚴格要求。
王勝前告訴記者“別看現在長成了枝條,剛種下的時候只有火柴棍粗細,這是把控品質不懈努力的成果。”王勝前感慨道,不打農藥、不施化肥,遵循其自然生長規律,種出了最接近野生品質的石斛。
花了接近多一倍的時間種植石斛,這對日常養護和管理增添了不少難度,管理成本也大大增加。盡管如此,呂召祥寧愿花時間和代價,種植出更高品質的石斛。
“藥材好,藥才好”。呂召祥每次來到石斛基地,一邊觀察石斛的生長情況,一邊叮囑大家把控好種植細節。英山縣特色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肖寶江接受采訪時說,呂召祥用工匠精神種石斛,他的這種“慢”,值得種植戶們學習。
4月21日,記者走進獨醉山莊石斛基地,只見連片的石斛大棚內,石斛苗郁郁蔥蔥,長勢旺盛。
談及下一步打算時,呂召祥計劃聯合有實力的合作伙伴,打造集品種選育、組培苗繁育、大棚種植、產品深加工等為一體的石斛產業鏈,有效帶動當地特色中藥種植業產業鏈的發展。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