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黃岡網站
    天臺寺這兒紅軍來 ——紅軍二十八軍某小分隊在麻城市三河口鎮半道城村天臺寺休整的故事
    2021-05-20 09:44:35   來源:今日湖北

    本網訊 ( 陳 寒 ) 在地處大別山深處的麻城市三河口鎮半道城村天臺寺,有一個老舊門樓。門柱的宣傳對聯、門頭的橫批,字體渾厚,石墨筆跡,依稀可見。塆前山崗上,紅軍棺槨墓葬,青松翠竹掩映,巍然屹立……

    1621474918652969.png

    麻城市民政局三河口鎮民政辦。紀念碑碑文。

    這一切,吸引著過往行人。這一切,引來前去祭拜的群眾。這一切,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

    1935年秋的一天,天臺寺來了兩名荷槍實彈的便衣士兵,說有官兵將至,想租用民房,在此休整。

    天臺寺這個塆子,曾因塆后高聳云天的山上建有寺廟而得名。塆里住有兄弟6個的商氏望族,塆子不大,住戶血脈相連。

    1621474966822988.png

    麻城市三河口鎮半道城村天臺寺63歲村民、原半道城村黨支部書記商謀勝。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聽說有官兵將至,消息不脛而走。深受“過兵”其害的幾家人,親見大部隊三天三夜通過村頭,早聞日本鬼子殘暴、國民黨軍兇狠,人人驚慌不已。不一會兒,幾家人惶恐而逃。

    傍晚時分,一隊人馬翻山越嶺,沿山后的巴茅溝攀巖而上,來到了天臺寺。二三十人的隊伍,抬有六七個傷員,大部分人身上血跡可見。三匹大紅馬,背負滿滿幾袋軍需物品,口喘粗氣。

    放下行裝,為首的長官與沒跑走的長者搭話。首長告訴老人家:不要害怕,來的隊伍是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為窮人打天下來的。

    1621475043163779.png

    半道城村黨支部副書記饒國泳。

    老人將信將疑,給官兵指點幾家的住處。

    戰士們按照首長指示,放哨的放哨,做飯的做飯,其余人員分頭在幾家堂屋里整理行裝,拿門板當床,安頓受傷的戰士。晚飯熟了,炊事員把第一碗熱飯盛到老人家手里。

    第二天,住下來的官兵,砍柴、擔水、掃地、擦槍,照顧傷病員,幫助幾家住戶清整堂屋,給老人家打洗臉水。長者感動了,他知道這次來的真的是紅軍。

    得知窮人的救星來了,來的是紅二十八軍某小分隊的官兵,外逃的商家兄弟幾家人陸續回到家里。

    原來,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離開鄂豫皖邊區,開始長征。留下部分紅軍,重建紅二十八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邊區武裝斗爭。

    在堅持鄂豫皖邊區艱苦卓絕的游擊斗爭中,紅二十八軍有組織轉移、退卻、進攻,有計劃集中或分散活動。官兵時而南下,時而北上,縱橫馳騁,英勇無畏,粉碎了敵人多次“圍剿”,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紅軍斗爭的節節勝利,游擊根據地的不斷發展,震撼了敵人。國民黨軍鄂豫皖“剿總”重新部署“清剿”計劃,采取分片負責的劃區駐剿、追剿、堵剿等手段,對鄂豫皖邊區實行“清剿”。

    國民黨軍對紅軍大規模圍剿,除正規部隊外,還在鄂豫皖邊區組建保安團及地方反動民團,清查戶口,大肆搜山,移民并村,組織保甲,實行“戶籍連坐法”,“一戶通匪,十戶同罪”。

    革命根據地受到極大摧殘,田園荒蕪,人煙稀少,邊區革命陷入十分艱難的境地,形勢險惡。

    戰爭中,紅二十八軍避開敵人大規模清剿,在敵人控制區往返轉戰,風餐露宿,有時以南瓜、紅薯充饑,拿稻草、麻袋作被,艱苦斗爭。

    1935年秋的一天,紅二十八軍某小分隊在轉戰童家河陳家坳半山和香草園途中,不意與強敵兩次遭遇。遭遇戰中,紅軍戰士不畏強敵,英勇頑強,但最終因敵我力量懸殊,紅軍遭受重創,傷亡慘重,剩余二三十人的隊伍,有六七個重傷員。為保存實力,紅軍指揮員決定撤離戰斗,利用敵人“圍剿”的空隙,轉移到山高林密的天臺寺休整。

    休整期間,紅軍官兵集中學習,分析形勢,總結經驗教訓,研究下一步行動任務。建立黨組織,發動與組織群眾,打土豪,殲民團,發展便衣隊,開辟根據地。雖然條件艱苦,但紅軍戰士人人士氣旺盛,時刻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宣傳紅軍部隊。

    一次午飯后,紅軍文書拿起石墨研磨,用毛筆在指揮所的門柱上揮毫潑墨,寫下宣傳對聯:“窮人想要(找)出頭,只有參加紅軍。”在門頭石上寫下橫批:“共產黨萬歲!”

    回到家的天臺寺村民,目睹紅軍官兵的言行,耳聞戰士宣傳,堅信共產黨是人民的救星,紅軍是自己的隊伍,大家自發給紅軍支持幫助。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買油、買鹽,為紅軍打探消息、傳送情報,巧妙掩護支援紅軍。

    短暫的休整結束了。一周后,紅軍官兵離開前把每家每戶打掃得干干凈凈,給每戶村民家送上大米等生活物資。沒痊愈的六七名傷員留下,由戰士王天普和一名衛生員護理。

    部隊離開后,為防止暴露,治療好紅軍傷員,村民協作紅軍戰士白天把傷員送到山上的地窯里隱蔽,送吃送喝。夜晚把傷員背回家,悉心調理護養,無微不至。但兩名傷勢最重的傷員,最終不治身亡,村民含淚將其安葬。

    不久,由于當地小保隊通風報信,戰士王天普為掩護戰友,被敵人抓走,在坳峰河村東沖一組處英勇就義。現今,當地政府在東沖一組建有紅軍戰士王天普烈士墓。

    兩個月后,修養的紅軍傷員痊愈,在人民群眾掩護下,他們沿先頭部隊行走方向,直插安徽金寨,重返戰場,英勇殺敵,革命根據地得到進一步擴大和鞏固。

    正是由于紅二十八軍英勇頑強、靈活多變的游擊戰,才使得黨在鄂豫皖地區點燃的革命烈火始終熊熊燃燒,紅軍戰士用鮮血染紅的戰旗在大別山上始終高高飄揚!

    這支智勇雙全、獨當一面、英勇善戰、能打勝仗的紅軍隊伍,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戰的重要武裝支撐。

    英雄的紅二十八軍,雖未長征,卻不亞于長征!

    1973年,原半道城大隊為紀念革命先烈,在天臺寺修建了一座烈士紀念碑,并以此為載體進行革命教育活動。當年,天臺寺革命遺跡,被列為“麻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于烈士紀念碑年久失修、風化嚴重瀕臨倒塌,2013年春,麻城市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在這支小分隊曾經流血戰斗的地方重修“天臺寺革命烈士紀念碑”,永遠懷念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2020年,三河口鎮鎮政府下撥資金8000元,對紅軍小分隊指揮所門樓進行維修保護?,F如今,每年清明節,都有天臺寺村民自發前往烈士墓冢送油燈、插鮮花、掛紙幣,祭掃墳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麻城大地上,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建立,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無私奉獻。


    編輯:曉穎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河县| 新源县| 日照市| 陇南市| 若尔盖县| 卫辉市| 双江| 东乡县| 高雄市| 利辛县| 望谟县| 普定县| 清徐县| 新昌县| 蒙城县| 平邑县| 蚌埠市| 普格县| 靖安县| 乐山市| 即墨市| 蓬安县| 如东县| 准格尔旗| 大港区| 湖南省| 保亭| 平度市| 阿尔山市| 榆林市| 新昌县| 巴青县| 漠河县| 辉县市| 东乡| 本溪市| 大埔县| 洛隆县| 洱源县| SHOW|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