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文化
    竹溪,五百年的東門涅槃重生,成為每一位竹溪人心中永恒的溫馨港灣
    2025-05-10 11:25:33   來源:今日湖北

    竹溪,五百年的東門涅槃重生,成為每一位竹溪人心中永恒的溫馨港灣

     

    |康巴漢子

     

    1746843073657906.png 

    竹溪東門老街  攝影:余登明

     

    真正的傳承,不在于封存時光,而是讓時光在當下獲得新的生命。

    東門在   鄉愁就在

    看五百年的竹溪東門涅槃重生

     

    總有一個地方讓你日思夜想。不管你多少年歲,無論你身處何方,你都會因她的巨變而驕傲,因她的發展而自豪。這片土地就是故土,這個地方叫做家鄉。

    竹溪,我的家鄉。一個寧靜秀美,清新自然,自帶詩意和質樸的邊陲小縣。它宛如一顆溫潤的碧玉,鑲嵌于鄂西北山水間。而竹溪東門,又像一枚活著的時光琥珀,封存著五百年來的煙火人間。

     1746843104790828.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當第一縷晨曦劃破竹溪山巒的霧靄,五百歲的東門便在露珠里蘇醒。漢江在這里打了個結,系住半部荊楚移民史;青石板路如銀線穿云,串起遺落在山野的件件往事。東門從來不是塵封的史冊,而是時光織就的錦緞。明代戍卒的吶喊仍嵌在墻縫里,清代的茶香已漫過網紅咖啡館的玻璃幕墻。今日的東門已抖落塵埃,將斑駁史冊與鮮活煙火合成人間新曲,在巴山漢水間,寫下關于文明傳承最有詩意的注腳:真正的故鄉,永遠站在消失與重生的交界線上。

    1746843137665079.png1746843168109117.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東門是竹溪歷史的遺存,它壓縮儲存了五百年間古城的人文風物與歷史記憶。是竹溪文明個性的一個特殊印記,也是所有竹溪游子鄉愁與人文情感的依附地,更是這座城市五百年文明延續的根脈。

    1746843208530489.png 

    竹溪老東門 攝影:余登明

     

    明成化年間夯筑的城墻,曾以每塊青磚丈量過王朝的興衰。縣志里泛黃的線裝書記載,崇禎八年流寇過境,東門箭樓射出的火把照亮夜空,護城河倒映著義民的血性與堅韌。清光緒年間的茶馬古道在此交匯,駝鈴聲穿透薄霧,漢江纖夫的號子與巴山背二哥的山歌在此碰撞,釀出一聲聲綿長醇厚的鄉音。

     1746843238322832.png

    竹溪東門老街 攝影:余登明

     

    青石板上的裂痕蜿蜒成歲月的河,五百年的人間煙火在東門老街磚瓦間輕輕流淌。當年東門老街“鐵匠鋪濺起的火星能點燃黃昏,染坊晾曬的藍印花布像云海翻涌”的盛景,仍在一代又一代竹溪老人中口口相傳。東門還有哪些故事?上演過哪些繁華與興衰?歲月流年,那些風花雪月的故事,都早已淹沒在東門老街的歲月長河中。

    1746843277268779.png 1746843322337785.png

    5月1日東門開街盛況 攝影:余登明

     

    東門的歷史文化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東門的本身。面對東門老街這一片古老的遺存,如何讓地域歷史文化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的文化資本,成為一座城市的整體文化意識與歷史情懷,成為一座城市繼往開來的精神。

    1746843369961763.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竹溪的主政者和建設者們用歷史的情懷和時代的眼光,重新審視了東門老街的人文價值與經濟價值。以一種文旅融合,拯救與創新,保護與建設并舉的智慧,抖落時光的塵埃,打造出了一個能激活歷史,能為區域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的高端文旅品牌。

     1746846550744726.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從此,一座有五百年歷史的竹溪東門,終于有了最為精彩的內核。而東門,也終于找到屬于這個時代歷史光芒的位置。

    1746846602762508.png1746846648351369.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明清的亭臺樓閣,九曲通幽的回廊,重重疊疊的館舍店鋪,清代的拴馬石與民國的雕花門楣,清風明月的花木流水。東門老街時空折疊的設計,讓每個轉角都成為人們打開記憶的鑰匙。老屋、酒肆、客棧、商行、特色美食、民俗風情,全都匯聚在這里。八方游客,遠近鄉黨,歸鄉游子,摩肩接踵地涌向東門,在如夢如幻的暢游情緒中去穿越古今。

    1746846738365981.png1746846813739116.png 1746846880602232.png

    東門夜景  攝影:余登明

     

    當暮色悄然降臨,青瓦飛檐飲盡最后一縷霞光,東門老街便成了浮在時光長河上的畫舫。檐角銅鈴搖落五百個春秋的星辰,墜入月宮池化作點點浮燈,照亮歸鄉人衣袖里珍藏的童年月光。真正的故鄉從不曾凝固,她總在炊煙與霓虹的糾纏中蛻殼重生;真正的傳承,不在于封存時光,而讓時光在當下獲得新的生命。正如漢江在此轉彎,帶走的只是砂礫,留下的才是金。

    1746847018658498.png1746847092296360.png 

    東門夜景  攝影:余登明

     

    此刻,我們知道:東門不再只是地理坐標,而是無數游子心中的精神原鄉。東門也不再是一座古老的街區,而是一部活著的史書,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這里,歷史與現代交融,鄉愁與希望共生。它用重生的姿態告訴世人,傳承并非靜止的守護,而是充滿活力的延續;故鄉也不是只存在于記憶的深處,而是在不斷發展中綻放出新的光芒。

    1746847162884374.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東門在,鄉愁就在。愿東門老街的傳奇,在歲月長河里永遠流傳,成為每一位竹溪人心中永恒的溫馨港灣,更成為世間每一位游客眼中熠熠生輝的文化寶藏。

    1746847290947042.png 1746847428824657.png

    竹溪東門  攝影:余登明

    康巴漢子,康平,文藝評論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近年來,以獨特的敘事風格、廣泛的影響力及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洞察,成功地專訪評論過國內文化藝術界近百位名人名家,并撰寫出100多篇影響廣泛的人物專訪和藝術評論發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改革報、消費日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收藏家、中華老字號、中國文化與產業、收藏與投資、香港中外美術研究等報刊雜志和各大主流網絡媒體上,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海內外。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湛江市| 屏东市| 刚察县| 星子县| 乐亭县| 拜泉县| 新宁县| 鄢陵县| 石屏县| 综艺| 蕉岭县| 甘谷县| 衡阳县| 读书| 温宿县| 抚顺市| 永丰县| 上虞市| 桦川县| 读书| 颍上县| 和龙市| 龙井市| 阿拉善左旗| 赤城县| 汉中市| 江油市| 黄山市| 镇宁| 荔浦县| 泰顺县| 永川市| 宝应县| 呈贡县| 乾安县| 云梦县| 陇南市| 绍兴市| 沂水县| 安岳县| 龙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