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文化
    湖北一遺址群考古溯源江漢地區萬年文化史新證
    2022-12-22 18:52:42   來源:中新社

    記者21日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湖北當陽九里崗遺址群考古調查、發掘取得重要收獲,此次調查與發掘,填補江漢地區史前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的缺環,為湖北萬年文化史增添新舉證,夯實長江中游早期文明探源的實證基礎。



      九里崗遺址群位于江漢平原西部邊緣與荊山南部余脈結合的山前地帶,行政區劃上隸屬于湖北省當陽市廟前鎮井崗村、煙集村與旭光村。九里崗遺址群,概指目前已發現的九里崗遺址、夾口山遺址、平面山遺址、西面山遺址、楊木崗遺址、北木崗墓地、馬林崗墓地等。

      2022年7月至11月,為配合沿江高鐵荊門至宜昌段基本建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昌博物館、當陽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高鐵沿線進行了調查,并對涉建范圍內的九里崗遺址、北木崗墓地進行重點發掘,取得一系列重要收獲。此次九里崗遺址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共出土石制品300余件,年代從舊石器時代中期一直延續至晚期。

      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其芳介紹,九里崗遺址群基本特征首推“延續性”,在同一條崗地之上,從距今十多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間幾乎未曾中斷,且分布很廣,這在早期遺址中實屬罕見。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廣闊的遺存分布范圍和連續的文化堆積層次,表明九里崗區域一直是早期人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場所,也是探索沮漳河流域乃至整個長江中游地區“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及早期楚文化的前沿重地。

      更為重要的是,在夾口山遺址通過地表采集及清理斷坎剖面發現了具有原生地層的細石器,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嶄露頭角的復合工具在舊、新石器過渡階段得以長足發展的有力證據。

      向其芳表示,夾口山遺址為構建沮漳河流域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材料,也為深入了解長江中游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人地關系、石器加工技術、生業模式等方面的發展層次及演變脈絡等創造了條件和可能。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武安市| 华亭县| 云林县| 科尔| 长春市| 磐石市| 丰台区| 互助| 祥云县| 宁都县| 繁峙县| 北流市| 虎林市| 甘泉县| 兴国县| 子长县| 白山市| 栾川县| 大厂| 东丰县| 衡南县| 甘肃省| 四平市| 东阳市| 龙州县| 马尔康县| 乌拉特后旗| 莒南县| 弥渡县| 永胜县| 遂溪县| 慈利县| 安乡县| 延吉市| 博爱县| 遂川县| 太仆寺旗| 芷江| 黔西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