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才100度,以為能自己好,哪想到度數‘瘋漲’這么快!”看著13歲兒子華華(化名)最新的檢查報告,父親懊悔不已。一年前華華被查出右眼100度近視未及時配鏡,如今右眼近視已飆升至300度,還并發了斜視,不得不佩戴角膜塑形鏡(OK鏡)矯正,此外還需進行斜視視功能訓練。視力急劇惡化的背后,正是家長對“近視自愈”的僥幸心理和對運動防護的認知誤區。
13歲的華華是一名羽毛球專項特長生,日常訓練強度大。一年前在漢陽愛爾眼科醫院散瞳驗光檢查確診為右眼100度近視,醫生明確建議配鏡。但家長認為“度數不高可以自愈”,更誤信“羽毛球運動員少近視,打球能恢復視力”,擔心戴框架鏡影響訓練,最終沒有給孩子配鏡。
半年內,華華感到視力持續下降。上周,華華前去復查,結果令人震驚:左眼發展為50度遠視,右眼近視竟高達300度!更糟的是,雙眼巨大的度數差(屈光參差)引發了斜視。漢陽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及小兒眼科主治醫師陳斯敏指出,華華近視后長期未配鏡,引發斜視;此外,雙眼度數相差過大,導致雙眼成像清晰度和大小失衡,出現視功能異常,而且斜視不僅破壞外觀,還對羽毛球練習中的精準判斷有一定的影響。最終,醫生為其驗配了角膜塑形鏡進行近視防控,并為其進行斜視視功能訓練,改善外觀。
漢陽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及小兒眼科副主任醫師秦愛姣介紹,生活中所聽到的“近視自愈”“休息一下就能把眼睛養好”的說法,多半是指假性近視,源于長時間、近距離、高強度的用眼導致睫狀肌持續緊張痙攣,是暫時性的。而華華是真性近視,并不能通過休息或者放松來自愈,放任不管會越來越嚴重。
秦愛姣醫生提醒,家長應當定期帶孩子到眼科醫院進行建檔檢查,關注孩子的屈光變化,一旦發現近視應遵醫囑采取措施矯正,切莫因度數“看起來不高”或存在僥幸心理而延誤科學干預,避免像華華一樣,導致度數快速加深及難以挽回的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