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網武漢9月18日電(段獻民 詹德光 方政軍)今年83歲的發明家王發源老先生,一生創造了34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項)及專有技術。在國際、國內共獲得了28項發明獎及科技進步獎。日前,王老通過媒體希望有關企業和政府與他加強聯系。
他的這些發明創造主要以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人類健康為宗旨,圍繞減振、降噪、除塵、除異味等方面的創新。這些環保專利及專有技術成果,填補了我國石油、化工、冶金、電力等系統18項技術空白。其中屬于世界暫時領先水平的有4個,國際先進水平4個;國內領先水平8個,國內先進水平11個。
“為國家和人類的進步事業而發明,乃人生最高尚之樂趣!”這是王老的座佑銘,也是他畢生的追求。30多年來,他致力于發明創造,幾乎一年一個新發明,被人稱之為“發明狂人”。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收的喜悅,他在國際上共獲得了六項環保類的發明獎:
2010年5月在法國巴黎,因QP-TX汽(氣)體排散特效消聲器的發明、推廣效果,降噪量平均達到66分貝,比傳統消聲器,在同等條件下多降14~18分貝,壽命為傳統的5倍以上,創造了世界領先水平!因此被法國發明家協會授予國際發明銀牌發明獎。
2011年在德國紐倫堡,世界發明家協會國際聯合會因他創造的高阻尼寬頻帶(內外錐反向)空間吸聲體專利(ZL201310371552.9),其吸聲系數1.47,降噪系數1.67,為國際標準2倍多,因此被授予世界綠色發明生態最高獎(金杯獎);同年同地,德國發明家協會因吸聲壁發明專利(ZL93104884.2)突出的吸聲性能,又授予他銀牌發明獎。
2011年底在華沙,波蘭發明家協會又對高阻尼寬頻帶(內外錐形反向)空間吸聲體授予金牌發明獎;同時對吸聲壁發明專利授予銅牌獎。
2014年,應泰國政府邀請,中國科技代表團帶著王法源的《生產車間的兩降兩除》專利技術《一種自然通風凈化系統(ZL201520171085.X)》參展,受到了高度重視,被泰國政府授予金牌獎。
在國內,由他主持環保科技、環保產品開發,共獲得30項獎。屬于政府重要獎勵就有8項:其中,1998年《減振降噪專利技術綜合實施法》獲武漢市政府一等發明獎;《管道高效消聲器》、《QP-TX氣(汽)體排散特效消聲器》在武漢石化公司、葛洲壩發電站使用效果突出而獲武漢市政府二項發明獎、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此外,獲得中國發明協會等單位獎勵的有金獎2項,銀獎和銅獎各1項;與他人合作開發成功的還有全軍科技進步一、二等獎,首屆全國科技大獎、國家發明獎共4項、其它獎6項。2012年他因持續開發環保技術被武漢市科技局等四家聯合選評為《武漢市十大科技創新企業家》;2015年獲得《省政府環境保護榮譽獎》。
自1994年他成立武漢市發源發明推廣有限公司以來,在已批準的16項專利中已有8項轉化為產品,專利轉化率達到50%。先后在葛洲壩集團、武漢石化、武鋼、鄂鋼、中石化、齊魯石化等省內外20余家大公司、大企業完成近百項環保工程,業務范圍涉及石油、化工、機械、鋼鐵、電力、紡織、煙草、軍工等行業,服務用戶覆蓋全國十余個省、市和自治區。經過大量的市場檢驗,用戶一致反映:其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及產品,具有性能好、安全率高、噪音低、振動小、壽命長等優越性,尤其是在石油、石化、鋼鐵、電力、鐵路、交通系統,有著極其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10年前,75歲的王老開始著力研究推廣“高溫車間的降溫、降噪、除異味、除塵的自然通風凈化系統”
鑒于石化、鋼鐵、電力等系統的一些工礦企業生產車間生產條件惡劣,離環保生態要求相差甚遠,很多車間溫度高、噪音大、氣味大、灰塵多,嚴重影響了勞動者的身心健康等問題,他整整花了六年時間研究這個課題,創造出“高溫車間的降溫、降噪、除異味、除塵的自然通風凈化系統”。該系統是由多項組合專利和專有技術相結合而成的,它可以根據車間實際需要,完成不同內容的凈化工作。
這種通風系統,經過省內外多家工廠高溫、高噪聲、濃臭味車間的使用,效果十分突出:改善了生產環境、提高了勞動保護,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它充分利用了自然風力,所以又是一種節能產品。在炎熱的夏天,該系統能使車間內外溫度差下降1.5-7℃,臭味基本消除,噪聲下降5-10分貝。這個通風系統靈活多用,可及時有效地解決車間的生產環境,提高勞動者保護能力。如貴陽萬江航空機電有限公司在技術改造前,其熱動力實驗室噪聲在130分貝以上,職工不敢入內上班,飛機上的45種需要熱動力實驗的部件和15種需要流阻試驗的部件無法實驗檢測質量,只得送省外檢測,檢測費用每年就要多花1500多萬元。運用了王法源的專利《QP-TX氣(汽)體排散特效消聲器》后,車間噪聲下降到70分貝以下,平均降噪量66分貝;又如武漢石油化工廠的焦化車間在生產液化氣時,活塞式的氣體壓縮2000KW,振動強烈,噪聲刺耳,機器耗損嚴重,維修頻繁,幾乎每月一小修、每季一中修,造成高成本,工廠長期虧本。采用王法源的專利技術《JXG型減振消聲(緩沖)罐及氣體楊減振系統》后,管道、設備振動速度、加速度、振幅下降30%左右,噪音下降30分貝,降低了維修成本,延長了維修周期,工廠扭虧為盈,工人生產條件大大改善,實現了清潔生產,達到了環保要求。
然而推廣的路程艱難又遙遠。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他深感力不從心。王老曾培養過一個接班人,可惜因病過早離世。后來他又培養過多人,因種種原因最后都不成功,面臨事業后繼無人,成果推廣無力的窘境,他很是焦慮,擔心自己在世時間不多了,希望有人能幫他在有生之年將他的這些造福于人類的環保發明項目推廣到更大更廣的范圍,讓他此生無憾。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