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仙桃網站>民間藝術
    11月16日,仙桃市圓夢花鼓劇團的團長朱傳義,早早地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禮堂,觀看了第二屆湖北省荊州花鼓戲藝術節的開幕首演《焚香記》。
    民間藝術

    仙桃民間劇團參演花鼓藝術節圓心中一個花鼓夢

    11月16日,仙桃市圓夢花鼓劇團的團長朱傳義,早早地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江漢藝術職業學院禮堂,觀看了第二屆湖北省荊州花鼓戲藝術節的開幕首演《焚香記》。......

    新生街小學舉行學生腰鼓操比賽

    為了檢查學校校本腰鼓教學的效果,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近日,新生街小學隆重舉行了學生腰鼓操比賽。 上午7點半,比賽開始,各班學生排著方隊,雄赳赳、氣昂昂地依次進入比賽場地。隨著音樂節拍,孩子們揮動著鼓棒,......

    沔陽民歌

    沔陽民歌:產生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表達了他們悲喜的情緒和憎愛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代表作有《襄河瑤》、《哪有閑空回娘家》、《月望郎》、《雙撇筍》、《薅黃瓜》、《十枝梅》等。......

    沔陽三棒鼓

    沔陽三棒鼓:是一種技藝性的歌舞,曲藝的一種。沔陽三棒鼓詞有十多種唱法,多為沔陽小曲、沔陽民歌,曲調簡練樸實,敘事性強、靈活多變;鼓詞格式為“五五七五”,通稱“五七韻”,也稱“純七韻”,它的內容常因對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異,即興變換,但不論如......

    沔陽歌腔

    沔陽歌腔:為“漁鼓道情”的一種,約于清道光、咸豐年間形成,初為獨立的曲藝形式,后與“皮影戲”合流。沔陽歌腔說唱相間,既可單獨演唱,亦可為沔陽皮影戲伴奏配腔。沔陽歌腔中的“雞鳴腔”源于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 ,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

    沔陽皮影戲

    俗稱“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凈、丑”四大角色的種類、武打招勢及現代皮影人物操作。藝人們使它們的每個關節都能活動,安上操作桿,在白色細布做成的銀幕后面,由藝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種類型的道具、布景,通過燈光將影像在銀幕上顯映出來,色彩絢麗......

    沔陽花鼓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于清嘉慶年間。鬧年的花鼓、采蓮船、蓮花落、敲碟子等民間歌舞與“一人唱,眾人和”的薅草歌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漁鼓、道情等民間說唱,共同構成了沔陽花鼓戲的源頭。沔陽花鼓戲的聲腔由高腔、圻水、打鑼、四平四大主腔和豐富的......

    首頁 1 末頁 17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贡区| 和平区| 余江县| 西华县| 寻乌县| 兴文县| 景东| 鄂托克旗| 当阳市| 安阳县| 汝城县| 镇平县| 临高县| 汕尾市| 遂溪县| 马龙县| 长宁县| 诸暨市| 香港| 哈密市| 德庆县| 清新县| 鄂托克前旗| 西乌珠穆沁旗| 东乌| 德令哈市| 阳朔县| 阿巴嘎旗| 兴海县| 邳州市| 双桥区| 灯塔市| 横峰县| 师宗县| 汽车| 琼中| 乐东| 宜兰县| 哈巴河县| 万全县| 屏边|